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1000年前的康平曾胡笳声声
2015-08-03 07:39:29
 

  科尔沁沙地南缘向东不远,就是今天的康平地界;几条沙漠中的河流,向东流入现在康平的卧龙湖。

  从鲜卑到契丹再到辽金文明,康平的地理位置似乎决定了这块土地与草原文化的一种关联。

  目前,虽然有了一些考古成果,但要开启这个历史文化宝库仍需更多的发现。

  遥想1000年前,那时的康平……

  辽代古墓安在穷棒子山东南坡

  驱车出康平县城一直向西,50多公里后,就是沙金乡张家窑林场,满地的白色沙土……下车徒步,在沙土地里踉跄前行,穿过干涸的河道,翻上土坡。

  “这里是穷棒子山的东南坡,散落着10余座辽代古墓,是康平有名的辽代墓群。”7月28日,记者探访康平辽代古墓群,康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允军边走边介绍情况。

  “这个古河道及周边就是遗址区,地表散落的陶片、瓷片到处可见,还有夹砂陶片,说明这个遗址区有两种文化内涵,一种是青铜时代文化,另一种是辽金时代文化,地表还有许多当时墓葬用过的砖瓦、石块、石板等,可以看出古人当时也是就近就便选择了这些自然河道里的石块、石板做了墓葬的砌筑石材……”

  王允军随手从河沿边上拾起几片暗灰色陶片、瓷片和石片说:“这是瓷器腹片和陶器腹片,也就是说是当时的碗类碎片和陶器碎片,有的灰陶碎片上施有篦齿纹,应当是遗址中的散落物。”

  在一处坡地上,一座古墓呈塌陷状呈现在记者眼前,虽然墓室边缘不很清晰,但用石板、石片砌筑的墓室,依旧能看出古墓的墓门和墓室及墓顶封土石的基本形制。

  “这是典型的辽代古墓,1000多年前的辽代古墓风格大抵如此。 ”王允军说。

  记者面前的张家窑林场2号墓呈现得比较完整,墓为石筑方形抹角券顶单室墓,前宽后窄,墓室南北长3.1米至3.5米,东西宽2.7米至3米。墓壁用大小、厚薄不等的石板砌筑,墓室已坍塌,墓冢中生长着繁茂的树枝叶……

  当年,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发掘,得知该墓已被盗,但过后还是从中发现了21件随葬品,包括:瓷碗2件,铜镜1件,铜镯1件及器皿、铁器、器盖、带卡等。

  “张家窑林场古墓群,只是辽代时期在康平县的冰山一角,到现在,康平县已发现辽金时代的遗址174处。”王允军表示,康平地区是当时辽金时代文化繁盛的重要代表地区之一。

  鲜卑人的遗存留在卧龙湖北岸

  契丹族起源于公元3世纪前叶的北魏时期,兴起的地域则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昭乌达草原,以鞍马骑射著称于世。从见诸记载的北魏时期算起,契丹族的历史前后延续长达1000年之久。

  “这是一个历史上对中华文明贡献多且影响大的古代民族。”王允军说。

  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创建了与北宋分庭抗礼200多年的辽王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金灭辽后,部分契丹人迁到了西域和中亚,建立了长达80多年的西辽王朝。

  康平地近契丹族兴起的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证明,惯于马上驰骋的契丹人很早就涉足康平这块土地,康平境内与契丹有关的历史遗迹大概要上溯至公元7世纪前后。

  值得注意的是,契丹先祖——鲜卑人的遗存在这里也有发现,这就是位于卧龙湖北岸的马莲屯沙场的两座古墓。

  考古专家认为,之所以将其认定为鲜卑族的墓葬,是因为在马莲屯沙场发现的这两座古墓都带有“头箱”。

  所谓“头箱”,就是在墓主人头部位置之上,又加设一个放置随葬品的小空间,这种形制的墓葬只在以往对鲜卑族墓地的发掘中有过类似发现。

  鲜卑→契丹→辽金文明——在康平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块土地与草原文化的最早的必然的关联。

  “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交界之地的科尔沁沙地南缘,再向东不远,就是今天的康平地界。几条沙漠中的河流,向东流入如今康平县的卧龙湖。古代人随季节水草变化而迁徙移动,康平西部和西北部是他们最理想的落脚点。检索康平契丹辽时期考古发现的地点,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现在康平县的沙金台、海洲、张强、小城子等几个西部或西北部乡镇,这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王允军介绍说。

  这是一块研究辽金史的宝地

  契丹族出自东胡,女真人在当时的中原人眼中也是胡人胡族;“笳”是我国北方胡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千年以前,这种胡笳声定然在今天康平的土地上飘荡过。

  辽金时期是康平历史上青铜时代之后的第二个文化大繁荣期,遗址星罗棋布于全县的各乡镇村屯,其间还有墓葬、城址等遗存。目前已发现辽金时期遗址174处,而现今康平全县的行政村才有160多个。

  “1000多年前,康平人口分布的密度是很可观的,出土的辽金时期400多件文物,包括瓷器、陶器、玉器、铁器等也弥足珍贵。”搞了32年文物工作的王允军说。

  康平文物管理所文物库房的柜架上,陈列着几件很普通的灰陶陶器,均为敞口,口沿为圆唇、有点外撇,有点像喇叭口,器身上施有细密的篦齿纹,那些篦齿纹整齐有序地排列。不难想象,当年制作它们的工匠们在陶胎上认真施纹时的情景……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陶器,它们是康平境内可以追溯契丹人最早在这里活动的历史印记,因为有了它们,康平的辽代历史才有了更深的渊源。

  根据多年来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辽宁的阜新、彰武、康平、法库一带是辽代早期头下军州设置的最主要地区之一。在这一区域不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辽代遗址、城址,而且在遗址周边还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墓葬。

  这一区域的墓葬从分区上讲归属于“蒙冀辽区”,该区的辽代早期墓葬均为契丹式墓,其族属应为契丹族。

  康平辽金文化的发展,起始时间早,考古发现表明,这一地区辽金文化在起步之后便迅猛发展,辽金两代各历史阶段的遗迹、遗物都有发现。

  如此看来,这真是一块研究辽金契丹女真史的宝地。

  在康平辽金文化的发掘发现中,辽代的比例要远远大于金代。金朝立国119年,康平是金国重要建置咸平府辖域,如此漫长的历史,如此重要的区域,现在所掌握的康平金代历史文化信息还相对不多,如何开掘金代的文化宝库仍有巨大空间。(本文文物图片由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提供)□本报记者/朱勤

  辽代墓葬群落遗址。 □本报记者/朱 勤 摄篦齿纹陶壶。祥云纹铜镜。篦齿纹灰陶罐。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辽宁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