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死水微澜》里的经济学
2015-08-03 01:19:45
 

  ■肖家书场

  死水之所以还可以微澜,微澜之后还可以重回死水,也无非就是“常态”与“新常态”的交迭往复,罗歪嘴与时俱进,抓住了机遇,成了时代赢家。

  ●肖伊绯

  李劼人的《死水微澜》里的“罗歪嘴”是个人精,而且还是袍哥人家里的人精。他的精明不是简单的挑肥拣瘦、拈轻怕重,毕竟是混社团的,他自然明白出来混迟早得还的道理。他的那种精明是在大处上的精明,是在大智谋中的精确行为,这种行为不但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还能有利益。

  《死水微澜》里曾描写过一个惨烈的“教案”场景,其实就是一大帮本地居民打砸抢烧当地天主教堂的事。大概是因为当地一户人家的小孩得了重病,看过中医没能治好,眼看着不行了,有人推荐到教堂去看看,让高鼻子神父开点西药治疗。没成想洋人的西药也没管用,小孩子就病死在教堂门口。围观的人群有人挑唆,说是洋鬼子用了毒药,把小孩子给治死了。这一下不得了,群情激愤,开始冲击教堂,打砸抢烧。就是这么一场类似于激化了的医患纠纷(严重的是还涉外),每个人的立场和目的都是不同的,于是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也不同,也直接导致了这些人行为后果的不同。

  小孩的亲友们,他们的确怒火难消,他们冲进教堂主要追打当事人,在追打不到的情况下开始乱砸东西,以损害教堂财产来泄愤。还有一帮跟着砸东西、骂人打人的群众,则主要是不信任任何外来者,认为这些外来者砸了他们的饭碗,坏了他们的规矩的那么一部分资深原住民。另有一部分混在人群里,抢夺、偷盗教堂里财物的人,他们则大多是流氓无产者,多是在当地无业且无正当收入来源的人,这部分可以有组织,也可以没组织;他们有的是混社团的,有的完全是自发的。

  在这三股主要势力里,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当地社团领袖刘三爷和从外地专程来拜访刘三爷的罗歪嘴。罗歪嘴在天回镇上虽然也是响当当的“罗五爷”,可到了这里(成都),只能看刘三爷的脸色行事了。刘三爷带了一伙人风风火火赶赴教堂,可这刘三爷一不为出口气,二不为抢点钱,他去教堂完全是为了一个女人。原来刘三爷当时正犯相思病,喜欢上了一个教会的混血儿,他担心这个漂亮女人出什么状况,于是心急火燎地去英雄救美。

  出于对组织的高度服从,罗歪嘴明知道当时冲击洋人教堂是掉脑袋的事,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他左看看、右看看,发现闹事的人还真不少;他上看看、下看看,发现能抢的东西所剩无几。于是,他趁着刘三爷四处找寻心上人的时机,捎带上一个落在地板上的吊灯架子和一包烛台,摸黑溜了出去。罗歪嘴带着这一包东西,直奔典当行。把这包东西往掌柜台上一搁,撂下句话:“刘三爷拿来的货,您看着给个价。”这堆镀金的、纯银的西洋货,掌柜给了罗歪嘴250两的银票了事,罗歪嘴马不停蹄,连夜就租船逃出了成都,也没有回他的老巢天回镇,而是去峨眉山烧香祈福了。

  接下来,冲击过洋人教堂的“刁民”们全部被抓捕归案,而社团领袖刘三爷则更是被当作了首犯,砍了脑袋。据说,给他定罪的铁证,就是从典当行里搜出来的那一堆吊灯架和烛台。而当大刀向刘三爷头上挥去的时候,罗歪嘴正在峨眉山休闲度假;在此刻的民间传言里,罗又成了反洋教杀洋妖的大英雄,神龙见尾不见首,神秘得很。待到他从峨眉山下山之后,俨然已是当地社团大名鼎鼎的“舵爷”。

  整部小说,围绕着罗歪嘴传奇发家的这250两白银之来龙去脉,看似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民间故事,实则是在解说一个传统特色的“经济学”案例。包含着以罗歪嘴为代表的传统中国人特有的“经济学”智慧,是西方经济学理论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保全自己、趋利避害,是这种智慧的“常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则是这种智慧的“新常态”;西方人当然理解不了这种智慧,这样的“经济学”无需学术,只是天赋。死水之所以还可以微澜,微澜之后还可以重回死水,也无非就是“常态”与“新常态”的交迭往复,罗歪嘴与时俱进,抓住了机遇,成了时代赢家。他被写进了小说,我们也因这部小说再次体认了这种传统特色的“经济学”智慧之广泛、持续的存在。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