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小康村”的领路人
2015-08-02 06:39:31
 

  本报记者 成嘉廷

  艳阳高照,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鹅黄色的村民新居格外闪亮。村支书冷朝刚正忙着带着大伙儿实施第三期农村集中建房,新建农产品加工厂。

  “青杠坝,田大丘,三年两不收。有女不嫁青杠坝,红苕拌饭酸菜下。”民谣道出了这里的条件之恶。

  “种田不够养家糊口,依靠打工解决生计”。冷朝刚开小卖部,买农用车做收购,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身为一名党员,不能只顾着自己挣钱。1999年,36岁的冷朝刚毅然放下红红火火的生意,参加村干部竞选,全票当选村主任。三年后,当选村支书。

  青杠坝的“穷根”就是遍地石旮旯,人均仅有半亩地;“困源”就是极度缺水,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2002年,冷朝刚提出“水田改旱作”产业调整之路,动员6名党员带头干,种了20亩西瓜,当年收入8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共发展250多亩大蒜、西瓜,全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00多元。到2008年,达到2500元。

  冷朝刚又带头开发山林、荒山资源,发展起200亩柑橘、柚子、桃子、李子等经果林,每年为村民增收60万元。

  到去年,全村共发展大蒜、西瓜、辣椒等800亩,经果林500亩。

  搞了种植搞养殖。2011年,冷朝刚组织动员20多名村民,先后3次前往有名的蛋鸡养殖镇石阡本庄学技术。

  如今,该村已涌现20多户养殖专业户,养鸡8万多羽,年纯收入达430万元。

  特色种养业,让青杠坝群众腰包鼓了起来,不少群众新建了楼房,过上了殷实的生活。

  早在发展特色种养业起,青杠坝就试水做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激活青杠坝一池春水。村里先后修建了占地20亩的“回归园”公墓、村级接待站——幸福居,不仅破除了农村丧葬迷信和农村滥办酒席的陋习,还为村集体带来更大的受益。

  集体经济滚雪球般壮大。村里实施农村集中建房,让居住分散偏远的村民集中,先后安置100余户。

  昔日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的贫困村,如今已变成人均收入过万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了8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200万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思南小康“第一村”。

  目前,村里正在建设加工厂、养牛场,并注册成立劳务公司,不仅将有力带动村民增收,还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财源。

  如今的青杠坝,文明和谐新风扑面而来。由村民大会通过的《青杠坝村村规民约》成为大家的行为准则。去年,村里举办了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今年春节,村民自导自编自演了一台充满乡土味的春晚。

  冷朝刚告诉记者,力争用两到三年,带领大家把青杠坝建设成为人们追求向往的美丽乡村。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