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黔地无闲草
2015-08-02 06:39:27
 

  榕江县盛产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天麻、灵芝、百合、钩藤、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图为药农管护灵芝。黄万鑫 吴东霖 摄

  威宁自治县中药材种植16.1万亩。图为海拉乡村民在晾晒党参。   何欢 摄 

罗甸县中药材种植15万亩。图为龙坪镇农户王仕金在采收三叶青。赵天恒摄

施秉县中药材种植10万亩,图为药农在种植太子参。奉力摄

  雷山县中药材种植1.2万多亩。图为药农在给天麻授粉。           杨华 摄 

剑河县中药材种植13万亩。图为当地群众在收割钩藤。孙亚光摄

  赫章县着力打造“贵州半夏”产业示范县,全县种植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达10万亩。 李学友 摄

  ↑从江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种植铁皮石斛和名贵树苗培育,年产值节节攀升。      本报记者 邓刚 摄

  →赤水市是国内最大的国家级石斛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王长育 摄 

  ←余庆县中药材种植2.3万亩。图为构皮滩镇红飞村的果农在采收罗汉果。      贺春雨 摄 

  丹寨县中药材种植3.5万亩,有25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报记者 芦晓娟 摄

  天柱县中药材种植2万多亩。图为农民在采收金银花。                  龙胜洲 摄 

  织金县中药材种植8.85万亩。图为药农在采收头花蓼。                         陈霞 陈建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赵勇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总面积突破500万亩达到511.28万亩,提前完成实现《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规划(2012—2015)》确定的目标任务;全省中药材总产量155.25万吨,实现产值120.12亿元。

  近年来,我省在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着重强调生态保护和企业带动,形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和“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模式下,中药材种植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和果药结合等方式,创新立体高效的“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种植模式,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用有限的耕地填饱肚子,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票子”,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在“企业带动产业”的模式下,积极鼓励省内外中药材种植企业和医药企业在我省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已有省内企业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全省多个中药材产区建设种植基地。企业通过“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订单回购等保护农民利益的利益联结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引领作用,促进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促进产业精准扶,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中药材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贵州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重要战略产业,成为我省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