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山区乡村“富美”记——湖北恩施戽口村见闻
2015-08-01 12:30:04
 

  新华网武汉8月1日电(记者谭元斌)一个原本穷得“响当当”的山区村庄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促成经济上的大发展、大跨越,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个体的和谐?湖北恩施戽口村走出一条既美生态又富生活的长效发展之路,双双受益,双双满意。

  生态美

  戽口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西南部。这里翠峰绵亘、白云缭绕、溪水淙淙,美不胜收。

  戽,也称戽斗,是旧时吸水灌溉的农具。戽口村地形呈“V”字,形如戽斗,是以得名。村子两侧秀峰挺拔,居中一条溪流蜿蜒而过,山上更是散布无数清泉。

  走进戽口村,一栋栋带有浓厚侗族特色的楼房映入眼帘。这些楼房“青瓦屋面、飞檐翘角、木门木窗、白脊白墙、咖啡裙墙、石头砌坎”,与四周葱郁的山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成片的古树增添了历史感。戽口村倒落湾一个千年古桢楠木群,有大小桢楠树千余株,仅20厘米以上的桢楠树就有50多株。其中一株“桢楠树王”,树高32米,胸径1.2米,冠幅27米,为湖北省内发现的最大桢楠树,树龄已逾千年。

  据戽口村党支部书记肖孚云介绍,由于环境优美,戽口村先后获得“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等荣誉,列入首批全国特色村寨名录。

  “如果没有发展茶叶,这么好的生态是不可能存在的。”芭蕉侗族乡乡长龙慧说,十多年前,戽口村村民还在山坡上种庄稼,遇到大雨,田坎垮塌,洪水肆虐,与如今的戽口村是天壤之别。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戽口村茶叶面积达8500亩,户平8.3亩,人平2.3亩,既改善了环境,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生活美

  戽口村筒车坝村民姚美云今年63岁。她家拥有20多亩茶叶、一家茶厂和一家农家乐,年收入数十万元。讲起现在的生活,她说自己以前吃了太多苦,到了60岁终于翻身了,高兴着呢。“活到80岁还不愿意死。”

  戽口村平均海拔700米,辖10个村民小组,共1030户,3775人,是一个典型的茶叶专业村,户均茶叶收入4万余元。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忙到八月,管到腊月”,家家户户忙里忙外,但收获的粮食只够吃三、四个月,多数时间,村民只能吃红薯、土豆。

  如今,靠着漫山遍野的茶叶,大多数农户都住上了漂亮房子,再也不用外出打工走南闯北。

  戽口村村委会主任李绍阳说,生活富足以后,村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电和液化气彻底取代柴禾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山上的植被得到了更好地保护,生态旅游有了好的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戽口村拥有农家乐、农家宾馆10家,生意不错。姚美云的农家乐“云仙居”,几乎每逢周末都要接待一二百人,平均每天创收1000多元。

  人心美

  “我在村里待了十多天了,几乎没有发现一片白色垃圾。”正在戽口村做田野调查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大三学生梁殷绰说。

  戽口村要求村民对自家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村民养成了自觉保护全村大环境和自家小环境的良好习惯,整个村子整洁干净,让观光的游客感到格外舒心。

  肖孚云还对外来的游客夸下“海口”:在戽口村东西被盗,村支书包赔!

  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长堰塘村党支部书记谭代贤参观完戽口村后说,戽口村村民各方面都支持公益事业,仅此一项,就值得学习。

  “戽口村的美是文明美。”恩施州委书记王海涛说,如何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戽口村找到了好的产业形式,“它的美,从根子上讲在这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