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捡漏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抱捡漏心态的人很多,但除了眼力极好的之外,捡到漏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人还因为一心想捡漏而亏了钱。笔者的一次“捡漏”经历,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几年前,笔者去文物市场逛地摊,一个上了年纪的贩子在卖一个盘子,开价8000元。笔者上手仔细看了看,从胎、釉、器型等方面断定,这是乾隆时期的祭红官窑盘。按当时的市场价,这种盘子品相尚好的可以卖到2万元左右。为防万一,笔者还叫来几个懂行朋友。盘子是乾隆的肯定没错,让他们来就是看看有没有修过,因为修过的瓷器价格往往一落千丈。先后有3个朋友来看这个盘子,都没有发现修过的痕迹。
笔者心中暗喜,觉得遇到了捡漏的机会,于是不动声色地和对方还价,最后以5500元成交。回到家,笔者第一件事就是把盘子从包里翻出来,一边清理,一边仔细研究,这时才发现盘子上有一道长长的冲线。有了这道冲线,2万元的盘子最多值2000多元。后来,这个盘子被人无意间碰了一下而碎成了两半。无奈之下,笔者只能将其当作标本,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被“捡漏”迷住了双眼。
在艺术品市场,“漏”极其少,但并非不存在。真正的捡漏,除了有足够好的运气之外,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成为某个收藏领域的行家,才有这样的机会。初入藏市的收藏者,一定要多学习、多请教,捡漏心态是万万要不得的。□胡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