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氵舞水咏叹 侗乡抒怀
2015-07-31 08:18:52
 

  文/本报记者 彭芳蓉  图/通讯员 胡 瑶

  “我来过贵州7次,但黔东南是第一次来。这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侗寨,那里的鼓楼、风雨亭和侗族大歌,都让我感受到这里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把这些历史文化充分传承,让更多人知道。”7月28日,中国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在“大山深处中国梦”国家级名嘴走贵州的最后一站结束时,如此感慨。

  7月24日,包括铁城、方明、李野墨、杨玲、王璐等在内的数十位国内知名播音表演艺术家,以及来自“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文艺之声”、“乡村之声”及央广网等中央媒体的十几位记者,和省内主流媒体记者共同从贵阳孔学堂出发,开启了为期4天的“大山深处中国梦”国家级名嘴走贵州的大型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省委外宣办承办,以相对集中的黎平县和镇远县为采访点,围绕“红色黎平—传承文化,筑梦山村”和“古城镇远—铭刻历史,记住乡愁”系列选题,展开报道。

  黎平县是此次采访活动的首站。采访团参观了黎平会议纪念馆、长征历史文化街区翘街和肇兴侗寨等,并对黎平电视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侗族建筑师及组建公益团体的青年们进行了深入采访,从历史、文化及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深入报道当地的发展现状。

  侗家人以独特的迎客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在翘街,由黎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百姓大舞台”,为老艺术家门献上精彩的露天文艺演出。在肇兴侗寨,侗族歌师们为客人献上祝福的歌谣。与侗族大歌的近距离接触,老艺术家和中央媒体记者十分激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玲用平板电脑拍摄了不少演出照,她表示,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在接下来的镇远站,采访团先后到抗战时期关押日本战俘的和平村以及被列为贵州省“5个100工程”、黔南州“6个20工程”的黄桑田村,倾听历史故事,见证最美乡村的快速变迁,通过对客栈老板、咖啡馆老板等普通人的采访,对镇远旅游业的蓬勃兴旺有了深刻的解读。老艺术家们在游览氵舞阳河、青龙洞等镇远著名景点后,对贵州的多彩文化和旅游资源有了新的认识。

  方明表示,贵州曾经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天无三分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可现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里高楼林立,而像镇远和黎平这样的县城,也在利用自身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相信在国家的各种扶持政策之下,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村寨的发展相结合,深山里的人们将会逐渐脱离贫困现状。

  短短4天的黔东南之旅很快结束,艺术家们于7月30日在贵阳大剧院呈献一场高品质的“经典诵读”汇报演出,现场诵读中外经典诗文及采访新作,表达此次活动的感受,并以此为礼物回馈黔东南的美丽和盛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