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沙坨子上植起的绿色希望
2015-07-29 06:38:00
 原标题:沙坨子上植起的绿色希望

  “塞北无草木,乌鸢巢僵尸。泱渀沙漠空,终日胡风吹。”在这里,生命曾意味着残酷的生存威胁与随时的毁灭,如今,却有80%的“绿洲”。

  “前几天,父亲病重神志不太清楚,迷迷糊糊的还老是念叨着‘雇人,栽树,多浇水’,父亲这辈子的心思都用在了治沙种树这件事上。”董福才的儿子回忆。

  董福才是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植树治沙、筑路致富,将风沙漫天的家乡建设成“绿洲”。

  在沙地上种树,在村民看来就是个笑话:先不说树苗能否成活,单是把树苗和水运到沙地上都成问题。没有村民响应,董福才就召集起自己的亲戚和几个老党员,给他们讲其中的利害关系,让他们带头先干起来。

  马车拉着水桶只能走到沙丘下,要想给沙丘上新种的树浇上水就只能靠人力运输。因为是流沙,人一走上去、沙子就会下滑,不拿东西都很难爬到沙丘上,更何况拎着水桶?后来董福才想了个办法:让人们一个挨一个地站着,把水桶当接力棒往上传。一桶水传到沙丘上需要半个多小时,等传到树底下,水也往往所剩无几。就靠着这种倔劲儿,沙丘上竟真长起了绿苗。

  乡亲们看到沙丘上的树真的能种活,再加上有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也都纷纷行动起来。近20年间,经过反反复复的种树、补苗,北甸子村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曾经的沙海,现在已成“绿洲”。

  乡亲们对董福才念叨最多的就是他一碗水端的平,家人和外人都同等对待,对待自己家人往往还会更严格一些。

  沙丘质地疏松,要种树就得一直挖出实土才行。董福才怕有人偷懒,就在后面监工:一看坑挖得深不深,二看土埋得实不实,三看水浇得足不足。为此,他没少和别人闹矛盾。董福才的老伴儿回忆,有一次种树苗,他兄弟媳妇前脚刚栽下苗,后脚就被他拔了,还说“能拔出来就不合格,就得重新种”。

  董福才要是听说有人砍树或是到林区放牧,甚至会气得犯病。村民李玉国说,有一年,董福才的女儿翻盖房子缺木材,让董福才批准砍两棵树,他不仅没批还把女儿骂了一顿。

  “父亲总是告诉我不要老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董福才的儿子回忆,村里危房改造时,二十多家贫困户都得到了资金支持、住上了新房,唯独董福才还住着四十几年前下乡青年住过的青年点。房子漏了,就铺上油毡纸、压上砖头将就一下。老伴儿曾经建议董福才到镇上买套楼房,可是他拿不出买楼用的七八万块钱,就告诉老伴儿:“有吃有喝就行了,咱得知足。”

  董福才病倒以后,来他家探望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村里的乡亲们几乎都得到过董福才的帮助。养牛大户李万全说,董福才是村里最早开始养牛的,赶一个集,效益好的时候能挣两三千元。后来因为村上的事忙,董福才就把养牛的事放下了,倒是帮着别人把牛养起来了,还把自己原来的客源介绍给了李万全。现在北甸子村80%的村民都养牛羊,都是董福才帮忙联系的。

  董福才的日子虽然过得并不富裕,在资助别人这件事上却从不含糊。十几年前,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经常会有村民没钱过年。有一年,村上的一个老光棍,过年实在是没钱买东西吃了,就到董福才家诉苦,董福才让老伴儿把家里仅有的300元钱拿出来给了他。还有一次,一个孤寡老太太没有米面吃了,董福才知道后把家里仅剩的一袋大米拿给她。

  “当时没少跟他生气,家里本来就不富裕,他还把吃的、花的都给了别人,连年都过不好。”董福才的老伴儿虽然嘴上抱怨,但还是含着泪水支持:“他这一辈子真的不容易。”

  相关报道

  用生命换一块希望绿洲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