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6月,遵义县花茂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元——
本报讯 (记者 李勋)陈义兵为自己开的乡村旅馆取名“苟坝印象”——一个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名字。
“苟坝印象”位于遵义市遵义县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距彪炳史册的苟坝会议会址仅几分钟车程。陈义兵是位90后,大学毕业在外闯荡了五年,今年年初选择返乡创业。因为他相信,留住乡愁的花茂村,处处是商机。
7月18日,记者走进花茂村采访,只见清澈的白腊河穿村而过,成片成片的向日葵、格桑花掩映下的土墙草垛,青墙黛瓦的黔北民居,数百年历史的土陶文化,吸引了数以千计的城里人来到这里,品味土陶、土墙、蔬菜园、红色文化构成的乡愁景观。
在花茂村,“苟坝印象”是一栋普通木楼,因展陈苟坝会议内容,装修风格融入红色元素,生意非常火爆。陈义兵说,旅馆今年5月份才开业,108间床位时常爆满,再加上来吃饭的游客,至今营业收入已有十来万元。
去年,遵义县以开发苟坝会议会址红色旅游为契机打造了花茂村,把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陶艺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面貌,不仅吸引村民回乡就业创业,而且成为游客寻找美丽乡愁的地方。
花茂村党支部书记周成军说,近年来村里创办了乡村旅馆42家、农家乐饭庄10家,平时遵义、重庆等地的城里人常举家来这里度周末,今年1至6月已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万元。
“特别是县里面打造的花茂村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把新农村与旧土陶完美结合,对城里人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土陶艺人母先刚说。他家的陶艺馆就在这条街上,来村里寻找乡愁的游客,都会到他家买几个土陶制品作纪念。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土陶制作工艺,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动手体验。
“过去花茂很穷,做陶艺的人家也很苦,现在新农村建设好了,有了游客,我们家做的这些坛坛罐罐好卖了。”母先刚说,几年前,村里都是破烂的农村房屋,后来进行新农村建设,村里的房屋和道路等得到修缮改造,不但改善了生活环境,也给村民带来了致富机会。
“这些土墙、陶罐、木房子,随处可见的花草、整洁的农家小院,还有被称为‘蔬菜公园’的蔬菜大棚,很有味道。”一位重庆游客说,这里勾起了他儿时的记忆。
游客所说的“蔬菜公园”,是九丰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的枫香蔬菜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园区大棚里,立体种植的各式瓜果蔬菜,很有观赏价值。目前,园区已经吸收了77名当地村民就业。
据了解,2014年花茂村引进了九丰、赢实、燎原三家公司发展高效农业,共流转土地1800余亩,规划为“一园两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旅文一体化发展,把每一个农业园区建设成一个旅游景区、一个农业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