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12平方米修鞋店里的创富与爱情
2015-07-27 16:50:36
 

胡玉龙和蔡浩媛在店里(7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新华网郑州7月27日电(记者双瑞)郑州市经八路上一家不起眼的修鞋店里,白净秀气的老板坐在门口缝缝补补,戴着黑框眼镜、耳环亮晶晶的漂亮老板娘动作麻利地擦着鞋。当两人站起身,初来乍到的顾客顿时猝不及防,他们一个走路一瘸一拐,一个背部扭曲成鼓鼓的一团,身高仅如八九岁的孩童!

  这样强烈的反差,附近的熟客却并不以为意。他们淡定地报出自己的会员卡号,随口说句“擦鞋”,或者告诉老板要修的鞋子哪里坏了,或者静静等待瘦弱的老板娘借助一架梯子从鞋架取下修好的鞋。

  “自食其力,靠手艺吃饭,有啥特殊的呢?”35岁的老板胡玉龙已经在这条路上修了22年鞋,从路边摊到月租300元的柜台,几年前又搬进了月租2800元的门面房,还发展了1600余名会员顾客。

  这间修鞋店只有12平方米,两面墙壁摆着高及屋顶的鞋架,还有一侧靠墙安置了三把椅子,给擦鞋的客人坐,进门处则是修鞋的简陋工作台,满满当当的布局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更显局促。但是店面干干净净,鞋架上的鞋子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般修鞋店里弥漫的异味。

  “地方太小,不好好收拾更没法下脚了。”25岁的老板娘蔡浩媛先天性脊柱侧弯,矮小的身形与秀美的面孔形成反差,干起活来却毫不拖泥带水。不仅爬梯子上下自如,甚至不用翻那本厚厚的会员登记册,就能说出顾客的卡号。

  无论专注地给顾客擦鞋,还是谈起自己的生活,她始终一副快快乐乐的样子,也并不避讳自己的病情,反倒让记者的小心翼翼和谨言慎行显得有点多余。“俺妈没把我扔了就是万幸,能上大学、结婚,还有啥可计较的?”

  小店门口贴着一张字条,“周日休息”,这是提醒顾客的。其实熟客们都知道,这对夫妻做事勤恳,也很懂得生活。每周他们给自己放假一天,去逛街看电影,或者自驾去周边省区旅游。

  “我们走到哪都有人使劲看,能听见人家嘀咕,‘这俩人混得不赖啊,还能开车呢’。”每当这时候,都有一种骄傲的情绪在蔡浩媛心底蔓延。胡玉龙言语中带着一丝庆幸:“哪想到有今天呢?以前多活一天都觉得赚了。”

  尽管表现得乐观、淡然,但对于身体如此不便的两人来说,想要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需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可想而知。

  胡玉龙老家在河南省固始县农村,记事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随即改嫁。由于腿疾,他被亲戚们嫌弃。磕磕绊绊上到小学五年级,年过七旬的奶奶已无力抚养。

  “十来岁的孩子,啥也不会,腿又不好,咋活啊?”偶然的一次机会,他跑到了郑州。当时路边随处可见修鞋的摊贩,他认真盯了两个上午,就摸索着自己修鞋了。

  谈起过去的苦日子,胡玉龙不愿过多渲染,他更乐意为未来打算,“再难不是都过来了吗,以后会更好。”三年前,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刚刚大学毕业的蔡浩媛,经历和性格相似的两人很快走在了一起。

  “感觉他老实、肯干。”蔡浩媛又笑着补充一句,“以我的身体条件,找健全人也不可能。”胡玉龙马上反驳:“那咋不可能?”然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调侃:“这么多年我都没找,就是在等她嘞!”

  他们不仅不希望看到同情的目光,还尽其所能帮助别人。无论乞讨还是借零钱应急,胡玉龙说,“没让人空手从我店里走过。”隔三差五看到各种困难群体的报道,他们还专程跑去捐款。

  采访过程中,一位中年女士穿着开胶的凉鞋进店求助,胡玉龙免费修好了。他的理由是,“一收就得5块,她肯定嫌贵,还不如做个好人,几块钱也不挡啥用。”蔡浩媛在一旁似喜似嗔:“他这人就是好心。”

  结婚两年,孩子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胡玉龙准备好好打理修鞋店,最好能开一家分店,他还希望妻子发挥大学毕业生的特长,找个更体面的工作,“一个大闺女干擦鞋的活儿,还是怪亏得慌。”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