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农村开始盛行办事儿请客风。不管是儿女结婚、老人祝寿,还是孩子过满月、上大学,甚至是开店、搬家,都要大操大办,一连“热闹”好几天。此种现象的出现一是说明如今农民有钱了,但同时,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大吃大喝等不文明的消费观也涌入了普通农家。二是折射出人们的攀比心理。别人怎么办,自己家也得随大流,绝不能办“小气”,更有的群众办不起甚至借钱也要把“事儿”办风光,就怕乡亲笑话,因“婚”返贫,因“丧”返贫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大有人在。
面对应接不暇的红白喜事、不断上涨的礼金,农民群众其实也是叫苦不迭,随礼的人直呼“随不起”,而办事儿的人则感叹“办不起”。下乡采访时,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在农村办红白喜事,你请我、我请你看似礼尚往来,实际上,很多钱都在吃吃喝喝中浪费了,一年到头,礼随不断,要赶上集中的时候,一天得赶好几场,一连吃好几顿酒席,再好的东西这么吃也吃不下去啊,看着好好的东西被浪费掉,大家心里也不舒服,但谁也摆脱不了陋俗。
怎么办?记者发现一些村庄开始成立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并制定《红白喜事简办规定》。至此,村民们的红白事儿,由理事会统一安排,繁文缛节一律取消,各项费用也都有相应标准,也就是说,通过相对专业化的运作消除了村民之间的相互攀比,让红白喜事的操办回归理性。可以说,“红白理事会”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还有效革除了陈规陋习。但记者发现,目前成立红白理事会的村子并不多,因此,还希望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加强引导,指导各村在符合乡情、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制定出有利于本村工作的红白事办理制度,同时各乡镇政府最好每年也能对各村的理事会进行评议,奖优批差,激励各村开展此项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