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地标牌。本报记者 曹健 摄
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展出的郑和下西洋船队模拟图。本报记者 曹健摄
■ 本报记者 曹健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外侨办“丝路话古今寻梦万里行”采访团在马来西亚的采访经历,再次证明了此话不虚。不论是徜徉在游客如织的马六甲鸡场街骑楼街区,还是在槟城海南会馆天后宫海外乡亲膜拜妈祖的情形,抑或是吉隆坡街巷中随处可见的“海南鸡饭”招牌,都常常让我们体会到了“梦回琼州”的感觉。而海外乡亲们对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加强与祖国的经贸合作和交流往来的期盼,则令我们看到了未来“丝路花雨”的绚烂前程。
年已七旬的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前总会长张裕民赶到记者在吉隆坡下榻的宾馆来看望。虽然已从总会长任上退下多年,可老人对家乡和乡亲的那份真诚殷殷可鉴。2005年,他利用回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机会,促成了海南金鹿公司到大马设立分公司,让每年有200多辆金鹿拖拉机得以在大马的油棕园和橡胶园纵横驰骋。他还到油棕园调查研究,为金鹿开拓市场提供指导。张老每年都回故乡文昌。由于目前没有马来西亚到海南的直飞航班,他只能转机广州。他告诉记者,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带来海南与大马航线客源的增加,他真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能从吉隆坡坐着海航的飞机回乡祭祖。
刚刚卸任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的符之庆自称“世界仔”,年轻时走南闯北吃遍世界美味的他,却对海南的家乡美食情有独钟。去年,他以总会馆的名义,在吉隆坡组织了全马“海南鸡饭”竞赛活动,上百家餐饮企业参赛,进一步提升了“海南鸡饭”的美誉度。他指着办公室里放着的“海南鸡饭”灯箱标牌对记者说,如果时间允许,我带你们去我的庄园,亲自下厨做鸡饭给你们吃!符之庆在抱憾每次回家乡很难找到正宗的“海南鸡饭”之余,给海南饮食业支招说,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传统的四大名菜很有吸引力,但必须提升专业化精品化水平,让游客一尝难忘。
刚刚当选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的林秋雅女士,听说家乡记者来访,早早就给我们准备了一大摞有关海南人在马来西亚的图书资料。她关心祖国、心系海南,为家乡发展和推广中华文化不遗余力。策划马来西亚海南美食义卖会,组织“南洋华侨机工”系列纪念活动,协助出版《中国和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史》英文版,率马来西亚文化交流团来琼交流……每一件实事,都寄托着林秋雅浓浓的乡愁。
在槟城,槟城海南友好协会会长祝友成操着地道的万宁话和记者寒暄。这位早年留学美国和加拿大的槟城第四代海南人讲的家乡话如此纯正,令人对海外乡亲传承海南文化的那份真诚和坚持感到敬佩。2014年3月成立的槟城海南友好协会是个不分种族、籍贯的民间组织,活动范围涵盖槟城、海南两地,目的在于促进两地的经贸、文化、旅游和合作发展。祝友成说,槟城是马来西亚第二大城市,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与海南相似,他希望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为槟城和海南的发展带来看得见的成果,同时也十分愿意为海南企业投资槟城牵线搭桥。
行走马来西亚,乡音悦耳,乡愁浓郁,乡亲热情,于是我们不再感觉陌生。而这一切,都将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加强与马来西亚的互联互通、经贸交流、人员往来提供深厚的人文基础,愿乡情催开丝路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