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大方县建强“三支队伍”加快同步小康
2015-07-19 04:29:56
 

  本报讯 (记者 刘莹 谢朝政)“这个‘大老者’人老骨头硬,越老越展劲。”在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69岁的“白发支书”罗光贤在“领头雁”岗位干了20年,被全村群众点赞。他的主要事迹是在山上建起“绿色银行”,把河谷变成果园菜地,帮助146户农民在贵阳城郊建起200个“连锁超市”,让全村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发动赤水河流域23名村支书共同制定村规民约保护环境等。

  光华村是大方县实施建强“三支队伍”,加快同步小康的典型之一。近年来,大方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不断筑牢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方县在选拔配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方面“三力并举”。一是着力将队伍选好。注重从工作实绩突出、

  群众公认度高、推动地方发展有力、多岗位锻炼过的科级干部中择优选拔。二是着力将队伍用好。将党委书记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工作经历与产业发展需求,乡镇发展现状结合,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三是着力将队伍训练好。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以及域外学习、参观交流等培训机制,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信仰之“魂”,既让乡镇党委书记“良马自奋蹄”,又传导压力“快马加鞭”,对工作不力者敢于惩戒。近年来,全县涌现出一批肯干事,能干事的优秀乡党委书记,8名乡镇党委书记被推选为副县级干部。同时,5名党委书记因工作不力分别受到黄牌预警、岗位调整或免职。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了建好村级组织战斗堡垒,大方县两条腿走路选好“领头雁”。一是精准选派确保全覆盖。采取下选一批“任职支书”,选派一批“第一支书”、聘请一批“名誉支书”、下派一批“挂职支书”等“四类支书”形式,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目前,共选派246名县乡干部担任“第一支书”,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公职支书”96名,聘请46名各级领导或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支书”,实现贫困村、民族村、软弱涣散村“四类支书”全覆盖。二是强化保障激发动力。探索制定了村干部报酬激励增长机制,凡获得1次省级表彰、连续获2次市级表彰、连续获得3次县级表彰的,参照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发放报酬。目前,全县已有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对年度考核“优秀”和“称职”的村干部,制定标准增加补贴。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余万元为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对任职满5年以上且正常离任的村干部,每人每年可领取1000元至2500元不等的生活困难补贴。

  抓住“牛鼻子”,储备好村班子人才队伍。大方县按照“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四培养”方式,积极帮助致富带头人壮大产业,鼓励吸引致富典型加入党组织、参与村干部竞选,夯实基层战斗堡垒。近年来,全县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占85%以上,村两委成员中有515人是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支队伍”的建设,推动了大方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财政总收入35.3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0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96元,在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并于2011、2015年两度荣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