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7月17日电(记者马千里 顾玲 张曦)家住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营镇马营村的80岁回族老汉冶建国凌晨4点半就起床忙着沐浴更衣、上香。就在17日这天,青海穆斯林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开斋节。
冶建国77岁的妻子周赫哲那和家里的女人们早在一星期前就开始为开斋节忙碌,现在饭桌上已经摆满了青海东部地区回族的特色美食:用蜜枣泥和面粉炸成的各式点心、手抓羊肉、冰糖盖碗茶等。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青海东部地区群众大都挣扎在贫困线上,每逢开斋节,走亲访友时只能把一块砖茶切成四份做礼品,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到集上割些羊肉,大家一起吃。”冶建国说。
“到了80年代的开斋节,走亲串友的礼物还是一块砖茶,不同的是只要分成两块就行了;到了90年代,开斋节时不但每家都能拿出足够的砖茶,还会配上冰糖、桂圆等制作盖碗茶的材料,茶喝到嘴里,糖甜到心里。”马营村支部书记马玉林说。
今年开斋节的前一天,恰好是马营镇赶集的日子。马营镇的集市远近闻名,从青海及邻省甘肃省周边10个乡赶来的各族群众多达5万人,买鸡买羊、手提大包小包的穆斯林群众正为开斋节做着准备,将原本不宽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冶建国将孩子和亲戚们送来的礼品一一拿出,精致的盒装茶叶已经取代了当年粗糙的砖茶,牛奶、饮料、滋补品摆了一桌。他告诉记者,今年开斋节,家里买了一只羊、八只鸡,仅炸面食的清油就用了50斤。
冶建国13岁的孙女冶玉梅十分爱美。“为了挑选开斋节的新衣服,她们母女三人坐着长途车跑了160公里路,专门到西宁给家里的4个孩子买了新装。”冶玉梅的嫂子王富萍笑着说。
近十年以来,地处甘、青两省交界的马营镇,商业贸易气氛愈加浓厚。冶建国一家在镇中心开了间馍馍铺子,由于秉承纯手工制作,馍馍味道正宗,深受顾客喜爱。“一天下来光面粉就要消耗5大袋,能挣300多元,供三个重孙女上学。”冶建国说。
冶建国告诉记者:“我年轻的时候总想,能吃上饱饭就是幸福,其他的不敢奢望。如今,我吃穿不愁、看病有人管、每月还有高龄补贴,幸福来得比我想象得要快得多。”
此时此刻,冶建国家中四世同堂欢聚在一起,开斋节的喜悦弥漫在小小的庭院中。周赫哲那看着两个孙女活泼的身影说:“她们以后要上大学,再也不能十几岁就嫁人,要闯到外面的世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