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原标题:营造安全的校外成长环境
2015-07-14 09:37:11
 

  ■阳泽

  《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其初衷至少有三个: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三是发展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但是,《意见》颁布之后,其初衷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反而让一些机构和个人嗅到了商机,他们打着帮助家长管理孩子的旗号办起了各类托管班。托管班虽然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但其本身存在的各类问题伴随规模增大而日益突出,治理托管班势在必行。

  为了实现《意见》的初衷,有以下路径可以参考:

  一是加强托管班管理。除了规范托管班的运营模式,托管班需改变对学生的管理倾向、隔离倾向和以知识学习为主倾向,倡导发展主题活动,给学生更多自由、自主的空间,而不是成为学校生活的继续。

  二是加强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早期教养。学生放学早对中国家长可能是个困扰,但对一些欧美家长来说却不是问题,缘于欧美家庭很早就对孩子进行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而且学校也把学生学会生存作为重要课程,使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有效应对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是社区应积极参与孩子自主成长环境的营造。社区活动是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准备。社区居委会和社会工作者需要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并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这应成为文明社区或者社区发展的新内容。

  四是学校应大力开展校外课堂。不应固守学校的责任只在校内的传统观念,学校教育的模式应随新情况的出现而发展。学校应联合一些社会机构与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放学后有更好去处的校外课堂。但校外课堂应有别于校内课堂,它是开放的、自由的、参与的,让学生增加生活体验、获得社会知识。

  五是制定学生校外生活综合服务制度。这种制度应充分考虑安全保障和信息通畅原则,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学生本人、特定社会场景、学生监护人和公安系统等多方联通,以保证学生在社会情景中能够自由而安全地活动和成长。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编辑:小微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