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多数企业深知这一点,不少企业却有心无力。
7月初,记者走访晋江源泰皮革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陈建恩拿出一块编织效果逼真的牛皮面革产品说:“这是新生产线生产出来的产品,定型效果、柔软度好,纹路清晰,订单猛增,售价提高了5%,利润提高了3%。”
之前,囿于研发人员少、设备落后、资金不足,公司攻关大半年,未有成效。
转机来自公司与中皮院(晋江)公司的对接。
中皮院(晋江)公司即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在晋江注册设立的有限公司,由研究院和8家晋江市制鞋产业上下游优势企业共同组建,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的新模式。
“去年,我们与中皮院接洽后,其联合意大利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国内领先的意大利编织效果牛皮鞋面革项目,改造了设备,产品等级率、皮料利用率大大提升。”陈建恩说。
中小企业实力有限,创新资源匮乏,抗风险能力弱,难免导致创新动力不足。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是解开难题的钥匙。
中皮院(晋江)公司王文琪副院长表示,公司着力组织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成立两年来,已与福建企业合作研发十多个产业化项目。
事实上,类似新型研发机构已在泉州等地崭露头角。在政府引导鼓励下,泉州的民营资本、民营产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结盟,组建、在建泉州微波研究院等20多家新型科研机构,主要有民办公助、企业及联盟创办等形式。新型研发机构坚持产业化的科研导向,直接面向产业及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解决方案和科研成果转化。
如何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使之成为创新生力军?
记者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法人组织,其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的特性,有效克服了科技和经济“两张皮”,有利于形成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应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同时,由于其投资风险系数较大,民间资本、风险投资观望居多,融资较难,应引导包括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体系。
着力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