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余雪菲)近期央行发布201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4年,各地区货币信贷增长适度,融资结构更趋多元,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
总体而言,各地区贷款平稳增长,西部地区贷款增速连续八年超过东部地区。信贷投向结构继续优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信贷投入进一步加大,高耗能行业贷款余额占比持续下降。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涉农贷款增速超过15%,全国扶贫地区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5%。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债券和股票融资增长较快,直接融资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占比下降。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纵观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规律,以债券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比普遍偏高,中国未来直接融资比重还将继续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认为:“直接融资有利于将资金供求双方紧密联系起来,将资金快速合理配置,促进使用效益的提高。同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扩大投资收益。目前我国社会融资格局正进入重塑阶段,未来直接融资比重还将继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创新不断涌现,东部地区直接融资占比较高,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占其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0.2%。各地区贷款利率总体下行,民间借贷利率趋降,企业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各地区存款季末波动减小,储蓄存款向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股市等渠道分流较为明显。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股市快牛行情出现,今年储蓄存款向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股市渠道分流的情况会更加突出。
此外,报告显示,各地区金融业运行总体稳健,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推进。金融业跟随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优化区域布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本地区地方法人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