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本是个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在三明市同城化战略和工业“退城入园”政策助力下,金沙园、金古园等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不少原在三明市区的工业企业也搬迁前来,沙县由此向工业县快速转变。
沙县副县长陈剑生说,经年下来,工业实现了一定量的积聚,拥有了机械加工、林产、生物食品和化工等四个主导行业,却出现了“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企业、不见产业”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业为例,县里有数十家机械加工企业,但缺龙头、缺配套,粗加工居多,没有一家企业能起到带动作用,更不用说形成产业链,建成产业集群,企业的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弱。
沙县工业发展,遇到转型升级的必考题。
寻找支点
面对众多“星星”企业,能不能找到一家既拥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又具有整合带动能力的“月亮”作为支点,撬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伴随着多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相继通车,沙县交通条件改善,省、市、县政府就沙县这道考题,在全国范围寻求这个支点。经多方努力,在北京找到了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我们有技术成果和行业资源等方面优势,但产业规模不大;而三明工业基础好,但技术水平相对薄弱。”中机院海西分院副院长姜超告诉记者,三明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直接成果,就是2012年底签约启动建设的海西分院。
为引进海西分院,沙县人敢想敢干。海西分院在沙县的前期所有硬件投入由当地政府负责,机械总院导入高端装备和顶级专家,待总体盈利后再行回购。在将乐的半固态技术应用研究所则由将乐县负责。这种类似于“拎包入住”的做法,今天看来并不出格,当年却是全省第一个吃螃蟹的。
中机院入驻沙县,一下子使这个山区县有了国内机械制造的最先进技术和设备依托。海西分院按照“一个园区、一个平台、一个孵化器、一个研究所”的总体方案建设,在沙县设立高端装备产业园、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精密制造企业孵化器,在将乐设立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半固态技术应用研究所。计划经5年努力,探索“创新驱动、科研带动产业”园区建设新模式,实现先进技术引领者、卓越企业培育者、转型升级助推者、科学发展支撑者的发展愿景。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做强龙头
引进中机院海西分院,很快产生了支点作用。中机铸材便是例证。
2012年底,陈先富创建三明市联兴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他的努力下,填补国内空白的“水玻璃铸造废弃旧砂回收利用技术”初步成型,并成为国内首家专业性水玻璃废砂循环利用企业。
拥有了核心技术,草根企业联兴如何发展壮大?规模化生产是必经之路。可规模化生产要有资金和设备配套,联兴遇到了瓶颈。一次,在沙县政府组织的央企与民企对接会上,联兴遇上了伯乐。
如果把水玻璃废砂再生利用技术加以提升,进行规模生产,可形成一个新兴的循环经济产业。联兴的这一优势被海西分院相中,2013年底,中机院海西分院与联兴公司联姻,合资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机铸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并进入园区孵化。在孵化过程中,海西分院利用总院在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对技术工艺、机械装备等进行优化并进行智能化升级和系统集成。经深入研发测试,中机铸材的再生砂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从原来的只能提取一种产品到现在的4类16种,基本实现了全回收利用,达到无“三废”标准。在设备制造方面,中机铸材形成了批量生产砂处理装备的能力,这项技术得到国内外铸造企业认可。
2014年5月,中国铸造协会为中机铸材“水玻璃铸造工艺废弃砂循环利用试点基地”授牌,中机铸材成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目前,中机铸材已建成世界首套水玻璃废旧砂回收利用自动化生产线,一期现代化厂房也已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铸造协会授予的“废砂再生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完成。由此,中机铸材胃口大开,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新增再生设备3套,建设年产再生砂15万吨的自动化生产线两条。
中机铸材从一家草根企业迅速成长为龙头,“吃”掉周边数十家铸造企业所产生的水玻璃砂型铸造废砂,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也节省了企业处理废砂的成本。同时,其产品又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回企业,再次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这样,以中机铸材为核心的新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
利用央企和中国铸造协会的影响力,中机铸材立足三明布局全国的工作快速推进,目前,河南、四川等地的厂区选址已确定。未来,中机铸材将以再生砂为基础,向砂模制造、虚拟铸造和服务业发展,计划用3年时间在国内建设3-5个水玻璃铸造工艺废弃砂再生深加工生产基地,形成年产再生砂200万吨、深加工工业用新型材料13个品类、环保建筑及再开发产品3个品类的我国铸造废弃砂回收利用领军企业,力争3-5年内上市。
壮大产业
中机铸材仅是海西分院孵化的系列项目之一。入驻不到三年,海西分院在服务当地企业和完善产业链条上作出很大贡献。
与兄弟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等合作,成立中机精冲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4条自动化精冲生产线已投产,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墨西哥蒙特罗公司供应商,与美国和德国厂商签订了1200万元出口合同,并为我省相关企业的升级提供了产品和技术支撑;
与兄弟单位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合作,成立中机焊业科技(福建)有限公司,4条药芯焊丝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先期瞄准的是三明本土企业的市场——开展与三钢集团和福建水泥等的全面合作,并为上述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
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为依托,孵化企业只是海西分院作用的一部分。面对当地众多的企业,其基于强大科研开发和装备制造基础上的行业服务能力,在转型升级中显得尤其重要。
作为全国首个以铸锻产业为主题的云制造网络平台,海西分院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运营良好,为福建和海西地区企业提供设计、开发、工艺、检测等全生产流程服务。目前,海西分院通过网络平台发展会员企业80余家,提供技术服务600余项次,帮助企业申请专利420项。
通过三方合作,海西分院正逐步形成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发展格局,在龙头引领和产业集聚效应导向下,高端装备产业园已入驻圣智热处理、普洛维刀具、空气净化器等9家企业,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现在,沙县已拥有机械装备、节能环保、硅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林产加工及环保电池等6条产业链。今年一季度,6条产业链实现产值114.7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