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辽西绳结:古老技艺焕新生
2015-06-20 14:03:14
 

  新华网沈阳6月20日电(记者赵洪南)“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打绳结是原始社会人类发明的一项古老技艺,如今,在辽西绳结技艺传承人颜伟齐的手中,三两下就能将一条普通的绳子变成形状各异的绳结。

  结绳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从事渔猎、采集、原始农业等生产活动和氏族社会生活中,发明创造的非凡技艺。早在《易·系辞》中就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的记载,“结”也因此被看成传情达意的载体,为历代的普通百姓所喜爱。清代的满族女子更是精于结艺,用结编织满族服装上的纽扣、发饰、腰佩等。

  辽西是满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传统的农、牧、林生产方式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得辽西的农村成为传统结绳技艺流传丰富的地区。

  辽西绳结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生产实用性结绳、生活使用性结绳和装饰观赏性结绳三大类,包括平结、同心结、吉祥结、蝴蝶结等35种基础的结体。2013年,这项濒临绝迹的传统技艺被列入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颜伟齐告诉记者,辽西绳结技艺仍保留着传统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选料、浸泡、搓绳、编绳、组合成套等步骤。

  颜伟齐说,常用的原料有麻、棉、丝等,需浸泡20天,时间多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以后;搓绳需力道均匀,以保证绳子粗细一致,编绳则讲究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并根据结体样式和使用需要,将绳结组合成套,形成既美观又实用的绳结。

  “现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绳结技艺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颜伟齐说,传统绳结技艺的传承为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精于农事绳结技艺的群体相继去世,绳结技艺也将随之消亡。

  为了保护和传承原始的绳结技艺,颜伟齐先后拜访了众多辽西地区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老把式,掌握了农、牧、渔猎生产中的结绳技艺,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现代的绳结技艺,使绳结逐渐成为一种美观的装饰,并赋予其不同的美好寓意。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