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农科专家叶正文心愿:让都市农业的“市场能力”越来越强 他带领果农“大众创业”
2015-06-15 03:35:38
 

叶正文(左)在果园观察桃树栽培情况。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黄勇娣

  他们眼中的叶正文

  在我们院里,他是农民朋友 最多的农科专家。

  ——上海市农科院院长吴爱忠

  自己种桃水平高,全得益于 叶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叶老师每 次提出的新建议,都可能带来新 的收益增长点。

  ——浦东大团镇团西村果农盛新华

  奉贤“万亩黄桃、亿元产值”, 背后是叶正文老师的巨大贡献。

  ——奉贤锦香桃业合作社农艺师刘福良

  “在我们院里,他是农民朋友最多的农科专家。”对于叶正文,上海市农科院院长吴爱忠笑说自己有些怨言,因为他开会经常请假,不是在郊区,就是在去郊区的路上,“他实在放不下农民”。

  在上海郊区,叶正文有一大批忠实的农民粉丝。他用新技术和新品种,带领许多果农走上“大众创业”之路,圆了增收梦、致富梦。

  贴心的“科技财神爷”

  盛新华,是浦东大团镇团西村果农。他原来在工厂打工,2003年下岗后,才开始学着种桃。没想到,如今成了种桃能手,亩产值最低1万元,最高3万元,以83亩总面积算,一年销售额可达上百万元。

  在农村,创业成功的盛新华,也算是个意气风发的“老板”了。但在叶正文面前,他就像个虔诚的小学生。记者采访时,他一逮着机会,就会挨到叶老师跟前请教问题,并力邀叶老师近期去自己的果园看看。因为,他明白,自己种桃水平高,全得益于叶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叶老师每次提出的新建议,都可能带来新的收益增长点。

  在紧跟叶老师的过程中,盛新华成了一名勤学习、爱思考的“新型农民”。近几年,气候时有异常,农民种桃越来越难。他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叶正文,请专家帮忙想想办法。而叶正文给出的方案是:搞水肥一体化,通过改变小气候,来稳定产量和品质。后来,市科技兴农办为此专门立了课题,叶正文牵头开展研究。盛新华积极争取,使得该项目得以在自己的果园里实施。

  听说叶正文老师正在开展“省力化”研究,盛新华立刻来了兴趣:“到底咋回事?”原来,为了减轻老年农民的劳动强度,叶正文设计在果园沟里排管道,用滑板车来运输农资和刚采摘下来的果品等。于是,盛新华马上提出,希望在自己果园里也开展这项新试验。

  像盛新华这样的农民,还有不少。在他们眼中,叶正文是贴心的“科技财神爷”。

  热心的“市场营销员”

  虽然常年与果树种植打交道,但叶正文却一直试图对农民和农技人员进行“市场启发”:不能再凭经验埋头种田了,必须紧跟市场形势,才会有好的销路。

  柑橘,是崇明绿华镇的主导产业。叶正文入行之初,主攻的也是柑橘品种。但几十年下来,柑橘在沪郊水果中依然是低端产品。这几年,对崇明柑橘产业,叶正文提出“三疏一改”,疏果、疏枝、疏树、改变品种,力求在品质上让消费者满意。更重要的是,他不主张“在一棵树上吊死”,逐步引入猕猴桃、桃子、梨、葡萄等优质高效新品种,改变了当地的种植结构。

  奉贤黄桃的几个新品种,也体现了他的市场意识。锦香黄桃,在6月下旬上市;锦园黄桃,在8月初上市;锦绣黄桃,在8月中旬上市;锦花黄桃,在9月初上市。这4个品种,在上市期上明显错开,一个接一个登场,既拉长了市民的吃桃时间,也缓解了集中上市可能带来的“销售难”问题。

  更让人惊叹的是,叶正文还为农民精心设计了“果园品种配比”。他一直向基层农技人员灌输观念,并要他们转达给广大农民:锦香黄桃上市早,品质好,卖价高,但千万要少种,因为此时正处梅雨季节。他建议:一座黄桃园里,“锦香5%、锦园15%、锦绣75%、锦花5%”是最好的种植比例。农民听后,纷纷按照这一比例来安排品种。

  奉贤锦香桃业合作社农艺师刘福良告诉记者,奉贤“万亩黄桃、亿元产值”,背后是叶正文老师的巨大贡献。但除了品种和技术上的支撑,叶正文还为黄桃的品牌营销付出心血,比如当地黄桃擂台赛已连续举办12年,每年,叶正文都要亲自过问、亲自策划。

  做品牌营销的“分外事”,正体现了叶正文的一个心愿——上海农民和都市农业的“市场意识和能力”会越来越强。


编辑:小微

来源 | 解放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