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陆磊:以逆周期调节化解经济下行压力
2015-06-03 11:13:00
 

  原标题:陆磊:以逆周期调节化解经济下行压力

  以逆周期调节化解经济下行压力

  ——访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

  近日,随着一些经济运行主要数据相继公布,市场普遍认为此前中央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够牢固,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将如何适当加大预调微调力度,保证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近期降息降准手段是否过于单一?针对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

  记者:当前,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旧不旺。为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央行是否还会推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预调微调措施?

  陆磊:目前来看,贷款增速依然较快,商业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仍在,流动性并不短缺。但同时也要看到社融规模增速有所下降的态势,这应该引起高度警觉。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应综合使用财政和货币工具,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如果政策及时、到位并得到有力执行,经济依然会在合理区间运行。当然,财政货币政策调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既要看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等指标,还要看结构性指标,比如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是否能得到支持,等等。此外,还要协调本外币政策,根据外汇占款等数据的变化进行调整,使金融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

  记者:有观点认为,在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手段依然是此前的降息、降准,过于单一。您怎么看?

  陆磊:要全面、客观看待当前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宏观调控都是逆周期的,当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时,为了稳定增长这一重要目标,必须进行逆周期调控。从国际经验来看,根据经济运行和流动性状况进行调整,对于任何经济体,都是必须手段。

  另一方面,新常态下,宏观调控也有一定的手段创新。在财政政策方面,会注重优化体制机制的安排,比如PPP等;在货币政策方面,就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定向调控,额外增加支农、支小金融机构的降准幅度。这些调控措施,都是创新之处。此外,相关调控不止瞄准稳增长,更着力于促改革、调结构。

  记者:有市场人士表示,最近的货币政策偏松。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走向如何?

  陆磊:“松与紧”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从操作方向上来看,一种是从最终效果上来看。比如降息、降准,从方向来看就是松。但央行更注重从最终效果来看是松还是紧,这就要看经济运行状况。比如,去年以来外汇占款出现缩水,必然带动基础货币和广义货币供应发生变化。通过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最终使货币供应和融资总量增长保持了合理适度。因此,从最终效果看,并不是放松。

  利率方面也是一样,目前实际利率走高,央行通过降低名义利率使得实际利率确保不变,从效果看,仍然是中性的。目前,货币走势依然是稳健和中性的。公众应当从经济增长态势、机构流动性、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方面,来看待货币政策走向。

  记者:此前,央行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谈到了政策透明度问题,您认为当前货币政策是否足够透明?

  陆磊:各国央行和货币当局都面临着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问题。应该看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在不断提升,政策的可预期性越来越强。目前,央行与市场主体的沟通能力越来越强,市场主体能够看到央行政策调整的方向。

  但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各方对政策调整时机和力度预期并不一致。而目前央行推动的逆周期调节,并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宽松,政策调整实际上传递的是货币政策的原则、底线和目标等信息。要相信,市场通过考察货币政策的调整行为,能够明了央行目前对经济运行、流动性状况和融资成本状况的看法,进而明确自身操作的方向。(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小微

来源 | 百度新闻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