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图说
■陈伟栋 沈新华
五年前,被称为中国车市“第三极”的合资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广汽本田理念、东风本田思铭等,接连降生。
五年一晃而过,“小朋友”们,今日是否安好?今后如何壮大?
喜忧参半的成绩单
最近公布的成绩单,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5月27日,启辰品牌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并拥有包括电动车在内的6款在售车型,势如破竹;宝骏则在730的护航下,月销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并且不断取得MPV细分市场份额新高。可以说,即便与成熟自主品牌或者合资品牌相比,这样的成绩都属优等生。
可忧的是,理念和思铭至今尚只推出一款车型,且销量距离预期尚有很大距离,虽然凭借对品质的坚持,两者都已收获了一群忠实的粉丝,但无奈市场的残酷,让我们不禁对两位的未来忧心忡忡。
不可否认,作为合资自主品牌,技术上存在先天优势,底子都很不错。各个品牌的第一款车型,都把合资方的成熟技术“拿来”。宝骏630的动力总成,尤其是手动变速箱就用了上海通用当时的看家5MT,无论手感还是性能,让人过手不忘。理念S1则把飞度的整个底盘都“拿了来”,这在当时技术开放度还不高的日系企业本田,实属不易;启辰D50与理念S1走的是相同路线,即把老骐达平台技术“拿来”,且不论“拿来主义”的长短,单就技术而言,第一批产品的质量确实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同是合资自主品牌,造成如今不同境遇的主因,或许是因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宝骏、启辰在取得市场一定认可后,并没有急于市场开拓,而是第一时间扩充产品线。当时,这两个品牌的掌舵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趁势而为、自立门户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理念、思铭则有些像“啃老”,由于没有创新,原有的合资方成熟车型也没多少可以直接“参考”,以至于浪费了不少良机,错过了市场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不是简单的“伪命题”
五年来,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速度之快,确实有些令人瞠目。但真正了解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也绝不是一句风浪就可以带过的。
2013年,随着一系列车企公布自己的合资自主计划,合资自主品牌成为当时市场热议的焦点。一汽丰田朗世、华晨宝马之诺、东风悦达起亚华骐、一汽-大众开利、上海大众天越、北京现代首望等,都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当时,不少反对声指出,这一轮浪潮是“市场换技术”的又一轮体现,是一种倒退,合资自主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理念和思铭这两个品牌,目前的销量和技术都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数据。部分车企,在合资自主的道路上选择了戛然而止,如东风悦达起亚华骐、北京现代首望等。这似乎证明了“伪命题论”的成立。
困难面前,也有企业闯关成功,如宝骏和启辰。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靠技术来正名。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启辰纯电动车晨风驶进了我们的视野;完全依照中国市场需求自主设计的家用MPV宝骏730搅动了市场。
以现在的标准来评判,这些技术称得上一流。以启辰晨风为例,它采用纯电机驱动,最高时速达到144公里,可以安心畅行175公里,且充电便捷,完全满足日常用车需求。启辰晨风还采用顶尖电控技术,实现快速并且平顺的加速响应。同时,百公里耗电仅14.6度,一公里用电成本不到1毛钱。此外,电池的能量回收可高达25%。这些技术指标完全能和合资企业抗衡。从笔者试驾过的宝骏730、启辰D50来看,产品质量和合资品牌相比,都毫不逊色。
这似乎又证明了“伪命题论”并不成立。
从“穿马甲”到“谋自主”
虽然,合资自主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穿马甲”阶段。如理念、启辰均是合资品牌的旧平台“焕发第二春”,个别合资自主甚至是国外老款车型直接换标。在迈向第二个五年之际,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重点,应该放在“谋”自主。
在未来车型的设计研发、主机及零部件的制造、销售网络的布点等方面,能自主就应该自主,不能自主的要创造条件实施自主,而不能仍然穿着“马甲”,叫一声“我是合资自主品牌、大家多多支持”就行了。
不少汽车界专家表示,合资自主的第一款、第二款产品,偏向外方技术多一点情有可原,但如果真的是自主品牌,从第三款产品开始,必须真正拿出自主的东西来才能服众,并以此提升自主品牌的产品形象和本土研发能力。这一点上,本田在华合资企业的合资自主品牌之路就值得重新审视。从目前来看,广汽本田的“理念”和东风本田的“思铭”,未来的产品策略还是“拿来主义”,这在将来会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和品牌文化必须独立。这种独立,不是简单的设计标识、网络单立。而是要从一开始,就有完整的品牌体系和品牌规划。同时,这种品牌文化,应该是牢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从全球各大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产品背后,都有着各自悠长历史,有着自身秉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