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百年定力 饶宗颐
2015-05-21 13:41:52
 

  张瑞田

  百岁老人干什么都吸引眼球,饶宗颐不例外。他的“学艺融通——饶宗颐百岁艺术展”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拉开序幕,就引起学界、书画界的注意,佳评有之,质疑有之;激动者有之,郁闷者也有之。这很正常,任何事物,仅有一种声音赞之或毁之就意味着出大事了。正确的绝对性,错误的绝对性,均需要警惕。

  不否定对饶宗颐的艺术展抱有好感。首先,他是读书人,他的学问、文章,他的修为、性情,业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不管我们有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他的著作,他的观点客观存在。我们当然可以有自己审视的目光,但,我们绝对不可以有忽略的理由。其次,他的书画有广泛的影响。许许多多书画爱好者,愿意把他的书画作品置于一个精神的高地,并津津乐道。我也是其中之一。

  饶宗颐的百岁艺术展有书法,有绘画,也有他的著作。这样的展览鲜有人复制,其原因便是学科的细化,趣味的单一化,导致我们的学者、书法家、画家,在选择的过程中,喜欢尽快实现单一化的成功目标,忘却和舍弃复合型的文化追求。这也没有错误,现代社会的时间紧迫与生命短促,做百年功课需要孤独,需要定力,佛教徒般的苦苦求索不属于每一个人。

  也许饶宗颐知道自己的命数悠长,敢于追求广远与博大。单说他的书法,那种简单、沉静,那种淡泊、文雅,让我们无话可说。对饶宗颐书法不屑的人,有着坚硬的依据,觉得老人家的书写笔法不丰富,视觉冲击力也不够,与当代书风有距离。这样坚硬的依据有着平庸的道理,毛笔文化退出文化传播的公共平台,毛笔就是纯粹的艺术展现与展示。于是,艺术书法与文化书法的滥调便流行了一阵子。饶宗颐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的兴趣藏在书本之中,历史文献、佛经、敦煌残卷、戏曲剧本等,考验着他的智慧。至于写字,也是秉承传统,写自己的文句,写自己喜欢的诗词,写自己对春夏与秋冬的感慨。这是发自内心的书写,是读书人的日常生活。也许,他知道中国的书法已经进入竞技阶段,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制造了当代书法的等级。也许,他不知道,你写你的字,他写他的字,井水不犯河水。

  从书法层面来讲,饶宗颐有的,是我们没有的。我们有的,也是饶宗颐没有的。饶宗颐的书法有什么,有胎息久远的气韵,有波澜不惊的用笔,有内敛,有知识,有深度。对饶宗颐书法有着不同意见的人对我说,他的字不会入选当代书法展。也就是说,饶宗颐的书法不可能被我们的书法展评委认可,自然也没有资格入选当代所谓重要的展览。入选、展览与否,不是评价书法好坏的标准。以这样的视角看饶宗颐的书法,当然浅薄。同时,好的书法也可以不去参与竞争,那种煞费苦心的构思与创作,也在破坏书法、降低书法的真实价值。个性、书卷气、涵养,以及一种君子的格调,是真正的宠辱不惊。这是饶宗颐有的,恰恰是我们没有的。

  我们有胆量,可以臧否古今书人,也可以臧否饶宗颐。我们以只有我们懂得的艺术的标准,以商人认可的卖点,找出饶宗颐书法的不足,却看不到他的长足,还有书法背后的那份从容、随意,那份深邃、渊博。我们自信具有排他性,还有一点强悍;我们为了自尊心,顽强坚守固有的写字原则和欣赏习惯,把别人看成矮子,把自己看成巨人。这是我们有的,是饶宗颐没有的。


编辑:小微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