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7年,引领3万大学生创业,这是我省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目标。近年,省内多个高校陆续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工商、税务等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先后落地,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日益提高。
不过近日记者在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采访发现,在创业团队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各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都不同程度遭遇了创业知识欠缺、小额贷款难申请、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特色: “青春合伙人”抱团创业,项目以专业分类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各高校申报自主创业证审核通过人数511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8%,较上年同期上升0.12个百分点。按照有关规划,今年,我省将引领不少于7200名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
在校大学生创业有何特色?近日,记者从省内多所高校了解到,如今,大学生抱团创业趋势明显,3人以上的“青春合伙人”团队占比较大。在创业项目方面,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偏爱电商类项目,文科院校文化创意产业类项目较多,理工院校大学生最拿手的是科技项目。
据悉,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江西师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均设有大学生创业基地。其中,江西财大于2007年成立了我省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孵化企业140余家,现有约60家企业在校内办公。在原老校区科技园的基础上,南昌大学今年还将开工建设1500平方米左右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培训及办公场所。
难处: 小额担保贷款难申请
南昌航空大学大四学生赵烨即将毕业,前不久,他放弃了去北京一家国企的工作机会,选择留下来继续和师弟创业。他们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已在今年1月份完成注册,目前正在筹集经费推动产品上线。最近赵烨计划申请小额贷款,但让他头疼的是,担保人很难找。
按照我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大学生个人创业最高贷款限额10万元;合伙或组织起来创业的,最高贷款限额50万元。学生在申请过程中,必须符合反担保要求,即找到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或者公务员为其创业项目进行担保。
“对于一个没钱、没工作经验、没人脉资源的大学生而言,找到合适的人做担保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作为我省大学生创业十佳典型,江西师范大学研三学生姚智德在创业初期也曾遭遇和赵烨一样的烦恼。在姚智德看来,担保人、个人征信业务授权书等限制性条件使许多创业大学生打了退堂鼓。“我们一般只能找身边的老师帮忙,但一个老师只能担保一个学生,而且许多老师也不敢承担担保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我省小额贷款政策落地效果欠佳,绝大多数创业学生申请不到国家贴息小额贷款。江西财大团委书记习金文告诉记者,该校创业孵化中心的140余家企业只有3家成功申请。而在江西师范大学创业基地,20多家学生企业无一申请成功,所有同学都卡在担保人这一环节。
对于江西财大毕业生郭泽楷来说,在遭遇担保人难找这一障碍之前,在创业初期,去年他在为公司办理注册登记时也吃了不少苦头。“光注册就跑了将近一个月,因为很多东西不懂。”郭泽楷说,缺乏创业知识是许多刚踏上创业路学生的“硬伤”。与郭泽楷不同,从事3D打印机研发及生产的南昌航空大学大三学生彭波注册比较顺利,但他近日正为找不到企业购买产品而发愁。“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很难掌握市场信息,所以产品销售成了大问题。”
建议: 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针对小额贷款政策门槛高、实施效果有限这一问题,习金文表示,在创业初期,资金难筹集是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在反担保环节给学生“松绑”,或简化小额贷款反担保方式,或成立省级创业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开通绿色通道。据悉,目前,浙江、湖北、上海等地均设有为大学生创业减负的专项扶持资金。
对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南昌大学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时要配齐有实践知识的创业导师,而不能仅让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照本宣科。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多所高校已开设创业课程,但均为选修课,教课老师也普遍没有创业经验。
“学生创业不懂办证、不懂市场,这些都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昌大学已向各学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学院开设创业课程,并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家回母校谈就业创业。
此外,有专家指出,目前,扶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由人社部门负责,而与高校直接对接的一般是教育部门。为了让创业培训、补贴等在第一时间惠及大学生,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联系,主动送服务进高校。
本报记者 万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