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一批胡适家书“面世”
2015-05-20 15:33:35
 

  新华网 >>正文

  2015年05月20日 15:33:35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5月20日电(记者孙丽萍)“小说在今日为文学中一大分子,其价值共用早为世所公认。吾国文人向视为小道,今世风所趋,亦不能不认附庸为大国。”上海艺术拍卖“老字号”朵云轩近日举办的“彭城珍藏近代名人手札展”中,一批胡适早年珍贵信件首次“面世”,其中胡适在写给族叔胡近仁的一封23页长信中洋洋洒洒畅谈对文学的见解,被学者认为“很具史料价值”,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可能就脱胎于此。

  据悉,此次在上海南京西路朵云轩艺廊展出的“彭城珍藏近代名人手札展”共分三部分,一是胡适早年留学美国时所写的旧体诗词及写给族叔胡近仁的函件,二是书法名家谭泽闿的数十封家书,三是学术、文化界名人及国民党政要写给抗战时期担任重庆卫戍总司令的贺元靖(国光)的函件。这些信札均由朵云轩征集自台湾收藏家之手。

  其中,备受学术界关注的是胡适赴美留学期间致族叔胡近仁的信。这些信札为世人勾勒出一个青年胡适的大致形象,从1907年至1917年归国之间,胡适“隔着大洋看中国”,对中国社会文化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而在1915年“7月13日夜”所写的一封23页长信中,胡适兴致勃勃地大谈中外文学,并对中西小说作了比较。例如,他认为“中国小说以状物写生见长,而西方小说既能状物,又擅长布局叙事,可谓兼两者之胜”。又如,中国古代小说中,胡适认为《水浒》第一、《儒林外史》第二、《石头记》第三,而《西游记》只能排在第五,不如《镜花缘》。

  一些学者认为,胡适的这封长信,对研究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或脱胎于此。它体现了青年胡适白话文学研究的初步成果,透露出他改良中国文学的迫切愿望。

  上海市档案馆副馆长邢建榕认为,胡适所作诗文和函札数量最多,致族叔胡近仁诗稿十一件,致胡近仁信札十二件,这些信件“对于研究他的思想和学术轨迹很有意义”。

  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沈飞德指出,在这批手札中,还有胡适题赠胡近仁的两张照片也非常珍贵,其中一张照片中胡适年仅17岁、还留着清朝样式的长辫,可能是迄今所见胡适最早的肖像照片,十分罕见。这批信件对学界研究胡适的文学观、学术思想和人生观也深具价值。值得一提的是,从长达10年的通信中还可以感受到胡适书法的日趋成熟、潇洒,这些胡适家书在名人手札中也是难得的精品。


编辑:小微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