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波罗古城:千载烽烟化清波
2015-05-20 09:34:25
 

  新华网 >>正文

  2015年05月20日 09:34:25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西安5月20日电(记者姜辰蓉)初夏的阳光照耀波罗古城,蓝天如洗,白云悠悠,宁静安详。波罗古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波罗镇,这座始建于北魏时期的古城,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波罗”为梵语,意为“到达彼岸”,古城依山势而建,山下有接引寺。“彼岸”与“接引”相连,让人们感悟佛陀度化世人之意。寺庙不大,只有主持一人。主持说,“接引寺”建于唐代,曾得清康熙帝亲笔题匾。听说寺内山崖石壁上,存有天然石佛一尊。记者拾阶而上,穿越石廊,眼前亭台豁然开朗,只见石佛不加雕凿,浑然天真,似坐似立,意态天成。

  顺山势上行至古镇,能看到孑然伫立的凌霄塔,蜿蜒流淌的无定河。据横山县史志办主任刘延介绍,波罗古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期,波罗营辖双山、长乐、保宁、归德、鱼河、镇川和怀远五堡等十五营堡,为延绥边塞长城沿线三十六堡之最。

  古城历经无数战火刀兵,金戈铁马,更是边塞诗常常描绘、咏叹的地方。“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足见古时此地杀伐之重。“历史上榆林为边塞,波罗是重镇,那时人们都认为,跨过无定河,再无生还的可能。”波罗镇副书记陈晓东说。

  走在古城,随处可见断壁颓垣,现存多处明清风格的四合院及城墙古塔。城中一处独具特色的“枕头窑”,已有100多年历史,窑口窄小,而内里阔大,石椽飞耸,造型独特。这两口窑洞的主人是83岁的老红军张文宾和他77岁的老伴儿。

  “50年代的时候,部队上给分的这两口窑洞。那时我们还有几位战友也都在附近分了窑洞。”张文宾说,“波罗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窑洞就是我的老窝子。”老两口共有三儿三女,现在已经是五代同堂,生活安稳静好。

  城内还有一处“梁家大院”,门前榆树成荫,门内外均立有照壁,据说曾为当地梁姓望族居所。但今天院内只余残垣,唯有照壁上刻着的一副对联依稀可见——“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

  这里还曾作为著名的“横山起义”指挥部。1946年l0月,在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策划组织下,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胡景铎在波罗发动了震撼西北的“横山起义”。

  在城中行走,能看到工匠们正在进行维修与重建,新建的飞檐斗拱和刚砌成的城墙,与灰色的断壁颓垣参差互现,在反差中相安共处。据刘延介绍,目前,古城保护维修建设项目已全面展开,累计投资6400多万元,完成了南北城墙、南瓮城、参将府、望胡台、三官楼、凌霄塔、木石牌楼、街道部分商铺的修复。

  日渐西沉,从古城放眼望去,芳草萋萋,无定河弯弯,若再配上孤烟,俨然是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再现。

  沿着无定河,是已经复垦的3万亩水稻田,据当地人描述,每到秋日,金色的稻谷伴着波平如镜的无定河,一派丰年太平美景。而千载的历史烽烟,早已难觅踪迹,徒留今人追抚。


编辑:小微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