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2015年05月19日 04:01:03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90岁高龄的李滨声老先生现场为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绘制肖像漫画。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本报讯(通讯员曹蕾)婴儿降生要洗三、卖东西的扎爱国绳、入冬穿蒜瓣儿、穷人家孩子打蜜供……昨天这些与老北京有关的历史记忆,通过绘画在西城区烟袋斜街广福观复生了。众多上了年纪的观众,在这场“寻找北京的记忆”李滨声记忆什刹海绘画作品展上徘徊久久不愿离去。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漫画家李滨声老人说,自己终于在什刹海找到了叶落归根的感觉。而与老人一起回归的,是他对京城文化的守望。隐藏于喧嚣的烟袋斜街中的明代道观管理中心——广福观,昨天成为展示老人几十年心血的舞台。
翻开李滨声老人的漫画作品《寻踪》,你会发现民国16位文化大家中,大多数人都与什刹海有缘。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有胡适的早年住家;广化寺作为旧时的《京师图书馆》,鲁迅时常来这里翻阅藏书……更多的名人,仅仅因为迷恋什刹海的街巷和景致而留下了细腻的文字。
“什刹海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锦鳞,从历史上来讲,也是老北京文化的幸存者。”李滨声老人说,皇城有“前朝后市”的建筑布局,什刹海就属于格局中的后市,文化底蕴很深,很多文人想了解北京、熟悉北京都要到什刹海。
说到在广福观开画展,李滨声感慨道:“我是一个老的新闻工作者,画画是我的职业,在报社画漫画是工作的需要,业余我也画一些老北京的画。从一个报人的角度,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更多人看。烟袋斜街游人很多,我希望可以扩大影响力,也是扩大老北京文化的影响力。”为这次展出,李滨声老人又从家里翻出了自己早年创作的70多幅京剧淡彩作品。他以绘画形式记录的京剧曲目,不少在今天的京剧舞台上已经消失。
据了解,画展将持续一个月,免票参观,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到什刹海街道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