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5月14日电(记者颜昊)香港天文台专家14日表示,4月25日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发生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印澳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但据近几十年来全球地震监测,太平洋板块边缘才是全球地震最活跃地区,而非印度洋板块。
香港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莫庆炎向记者介绍,地震监测发现,印澳板块目前倾向于向东北方向移动,而欧亚板块大致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这样的地壳运动引发了包括此次尼泊尔地震以及汶川地震在内的大灾难。
莫庆炎说,尽管在印澳板块边缘近几年地震频发,但如果从全球地震监测情况来看,从地震发生频率来讲,太平洋板块边缘地区,尤其是在西太平洋、阿留申群岛以及南美边缘,是最活跃的地区。
莫庆炎说,太平洋板块边缘发生的高震级地震一般都发生在无人区,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大;而在印澳板块边缘人类居住密度非常高,地震的破坏力往往造成很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记者在香港天文台看到,目前天文台已经拥有全天候地震监测系统,凭借遍布全球的600多个地震监测站收集数据,一旦发生地震,天文台即可全自动对地震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莫庆炎介绍,香港天文台在地震信息处理和分析的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对于6级以上地震,香港天文台可以在地震发生后6至7分钟以内,通过手机短信向媒体及政府部门发出地震警报信息。
与香港毗邻的广东省在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成全省地震烈度速报和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实现省内地震5分钟内作出V度以上地震烈度信息速报,在地震波到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前10至20秒发出预警。
“地震发生后,在地震波到达之前10秒得到预警作用非常大。高速运行的列车可以减速或停止,核电站可以关闭反应堆,室内的人可以疏散至室外,即使是跑不出去的人也可以寻找更好的避险场所……”莫庆炎说。
莫庆炎介绍,香港与内地2000年签署了地震领域的科技合作协议,香港天文台与广东省地震局一直保持了良好的交流并互相交换实时监测数据,未来的目标是实现广东省规划的地震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