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赤道》新格局下的现代反恐危局
2015-05-12 02:05:00
 

  原标题:《赤道》新格局下的现代反恐危局

  梁乐民与陆剑青两位联合编导,在《寒战》之后推出的《赤道》,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过移形换位、三点透视的叙述技法,来阐释新国际格局下现代反恐的危局。即便本片瑕疵随着视野的同步增大也越发令人遗憾,《赤道》的正面意义也是远远超出绝大多数华语电影的不思进取,属于电影创作者高度发展中的瑕疵。

  比《寒战》时脑洞更大的梁陆,将香港归置到纽约、洛杉矶、伦敦等动辄在影视作品中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地位。赤道的目标,是将亚洲最自由的香港发展为情报及军火贸易中心,王学圻饰演的内地安全官员从战略上看穿了这一目的,然而在战术上却没有张家辉的处理能力,两者未能通力合作,导致全盘错失良机。宋先生给出了方案,在他的逻辑体系内,香港安全要治本,就是要让军火掮客闻风而避。他们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提供了解决方案。然而天算不如人算,人都有感情,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也会不一样。

  《寒战》中郭富城和梁家辉火爆异常的争执,给了观众足够的信息量用来判断他们的是非对错成败,张家辉和王学圻的冲突,则呈现了负责具体事务的干警与宏观思考国土安全的高层官员之间必不可免的职业悖论。他们误读了自我的客观程度,犯下了致命错误。张家辉的牺牲并不值得,王学圻面对张学友也难以言胜,这两种体制内精英要对付的是美剧《黑名单》里尚未与警方合作的红魔一般的“大人物”,他们在本片结尾得到的也就是《国土安全》第四季的结果:满盘皆输,战争刚刚开始。

  张学友最后的恐吓性警告,再一次证明了当今全球化的安全危机防不胜防。《赤道》显然还有续集,如何向恐怖主义宣战,现代反恐永远难言最终胜利,既然终极胜利难以取得,本片的结尾更具有现实意义。 (云飞扬)

  (来源:京华时报)


编辑:小微

来源 | 京华时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