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山水相映成一景
2015-05-11 05:04:56
 

题图:长顺杜鹃湖水利风景区

夏季,贵州亲水游最具吸引力。

罗甸高原千岛湖水利风景区

  本报记者 刘力维

  “水”在贵州旅游业发展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我省旅游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山水。杜鹃湖、天河潭、龙宫、小七孔、黄果树等水利风景区已成为省内、国内知名景区,省内大量的水利风景也成为当地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

  近年来,我省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水库,催生了一批湿地公园、水上游乐等新景区和新项目,以江、河、湖、库为主体的水生态环境已逐渐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

  依托水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促进环境效益的提升,提高自然生态完整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度,且开展水利旅游还具备多重社会效益,丰富了旅游业的产品结构,为广大旅游者增进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依托水资源发展水旅游

  为迎接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贵开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南江大峡谷景区开启特色活动,其主打漂流项目的正式开漂,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前往。

  “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来自贵阳的游客王雅携家人从贵阳出发,乘贵开铁路前往开阳县,从南江站下车后,一家人乘坐专线车到达直接抵达南江大峡谷景区。

  “听说南江大峡谷将在‘五一’开漂,我们一家都非常兴奋,儿子老公都喜爱水上项目,所以决定假期前来体验一番。”王雅说。

  据了解,典型依托“水”来做文章的南江景区,今年以来完成停车场、栈道、验票大厅等重建、新建等项目建设,在“五一”期间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广大游客,并联合十里画廊、香火岩等景区,丰富了节日期间的旅游产品。

  贵州雨量充沛,河流众多,水库星罗棋布,山水相映自成一景,水利风景资源极其丰富,细数我省的大大小小景区,开展涉水旅游的占据大部分。

  其中,开发较早,享誉国内外的黄果树景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贵州旅游一张响亮的“名片”,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往。景区正从观光向休闲度假游探索转变,去年开展了乘热气球观光大瀑布等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游览视角。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以增强吸引力,拉长产业链。

  位于黔东南州的氵舞  阳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融自然山水、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除干流峡谷外,还有多条风光特别优美的支流峡谷,其包含在内的杉木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漂流旅游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成就了施秉这座“漂城”。

  “水利旅游可以说是以水利风景区为主要载体来开展的旅游活动。”水利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成凯告诉记者,贵州水利资源禀赋良好,建一座水库将造就一个新景区,治理一条河将新增一道亮丽风景。

  “目前,贵州省包含国家级和省级在内的79家水利风景区,但大部分处于有待开发的状态,一旦开发完善后将成就诸多新的水利旅游的景区景点。”成凯说。

  因此,在我省大批水利工程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刻,利用好、开发好、建设好我省一大批水利风景区、风景点,将大江大河大库构成大旅游产业带,小河小溪小库形成小旅游产业园和小旅游点,激发“水”活力,做足“水”文章倍显重要。

  水旅融合良性互动 

  2014年,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省转型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来抓,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我省旅游业迎来转型升级的黄金期,发展潜力巨大。

  在成凯看来,水是生态之基,贵州旅游要转型升级势必离不开水旅融合。在强调以文化为引领的前提下,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及千百年来的水文化已为我省旅游开发注入了活力。在实现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的进程中,水利旅游的开发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填补我省旅游市场组成的部分空白。

  对此,省旅游局一直高度重视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2012年编制完成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水旅融合发展”的思路。

  《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开发水利旅游,通过旅游发展促进水利资源的保护,通过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并加快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以水为载体的生态文化型旅游产品;结合江河治理、生态建设、水库及电站建设,建设一批水利风景资源较为密集的江河型旅游产品。

  水利旅游已成为我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与旅游两大产业面临深度融合。

  “推动水利旅游加快开发,同时得益于行业政策支持。”省水利厅相关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水利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水利旅游产业发展,使得水利风景区建设焕发出活力。

  “我省旅游业在内生原动力和外部推动力的强力支撑下,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这对于水利旅游来说同样如此。”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植入景区理念、环境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风景区,以此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民生水利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水利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这是我省水利和旅游部门的共识。

  建一个水库塑一个景区

  记者通过省旅游局相关专家了解到,将“水”文章做活做足,变为“水”产品,首先要依托高规格的规划,用国际旅游发展眼光,依托江河、湖泊、水库、湿地、瀑布等水利风景资源,邀请世界级规划专家编制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水利旅游规划、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旅游区建设。

  其次,加强水利资源的保护,将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贯穿于水利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加强水利产品的建设,按照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结合我省丰富的水利旅游资源,从立项、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水利旅游区建设及游憩功能后续开发的需求。实现“建设一个水利工程、美化一片周边环境、塑造一个精品旅游景区”的发展模式。

  近日,省旅游局与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为共同推进我省水利旅游开发建设,培育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达成共识,并签订《共同推进水利旅游融合发展合作备忘录》。

  下一步,省旅游局和省水投集团将加强合作,把水利旅游区纳入“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和《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内容,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旅游与水利的融合发展,让水利资源变成水利旅游产品;把水利景区列为旅游产品进行推介;把水利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建设纳入各地旅游设施建设规划;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编辑:小微

来源 | 贵州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