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参》正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热播。该片以一座城池、一个传说、一座山林、一碗参汤为载体,细腻地向观众讲述人参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总导演李晓兵(见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以放山人那种为了生存拼搏、互相帮扶的精神,让观众从另一个视角了解人参。
人参文化鲜有问津
近几年,国内人文纪录片有了不少优秀作品,如《故宫》、《大国崛起》、《再说长江》等,但“百草之王”人参却无人问津,对由此而带来的人类变迁关注的更是少之又少。
《人参》的总导演李晓兵对人参颇感兴趣,他认为,“人参是关东三宝之首,但很多人认为长白山是人参文化的溯源就不太对,人参文化在几千年前溯源于山西上党,古代时人参多为贵族所用,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古代人参以上党为贵,但后来由于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上党人参逐渐绝迹,”李晓兵说,“到了清末,有一批人因饥荒闯关东,人参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的东北‘放山人’就是这群人的后代。”
放山人非常讲义气
人参文化现象,最初是人们对人参神秘性的不同解释和原始的放山习俗。具体表现为与人参相关的传说、故事、歌谣和放山习俗等。
放山人又称“老把头”,在长白山专门靠采集人参生存,是当地最了解人参的人。据李晓兵介绍,放山人非常讲义气,同时也非常尊重老人留下的习俗。采参不易,“长白山的森林属于原始森林,除了来自毒蛇、猛兽的威胁,‘麻达山’(迷路)也很危险,很多放山人因此死在山里,一年大概有三四起,”李晓兵说,“所以放山人在采集到人参离开时,一定会把随身的帐篷和剩余食物留在原地,万一有人迷路了,就能救命。另外,如果两拨放山人在山中遇到,其中一拨找到了人参,另一拨没有,放山人懂得分享,卖了钱也会平分给没有找到人参的人,这就是珍贵的人参因为稀少而给当地人带来的美德。”
人参绝不能上秤称
李晓兵透露,当地人有一个习俗,放山人在进入长白山时一定是单数进入,他们把人参也看作是一个人,找到人参后,便是双数下山,最为吉利。“三五个放山人,单数上山,去单回双是有讲究的,这种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很久。”
此外,延续原始的交易方式也是放山人的习俗之一。李晓兵告诉记者,比如现在的电子化时代,当地人就比较排斥,他们不喜欢自己的文化被随意更改。“人参绝不能上秤去量,一定是一对一的交易方式,买家只能通过观察人参的大小、皮肤以及长相判断价值,是一种建立在信任上的交易。”北京晨报记者韩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