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评论频道> 中国观察

高手过招,不应成全民竞技

2015-05-05 02:15:3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5月4日上午,服装各异的亚洲少年汇集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内,第16届亚洲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个参赛队、共186名学生参加本届比赛。
 

  5月4日上午,服装各异的亚洲少年汇集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体育馆内,第16届亚洲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26个参赛队、共186名学生参加本届比赛。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说,物理学奥林匹克大赛向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将激发起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喜爱物理学科的优秀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动力。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也在开幕式上致辞:物理学是一门着重理性思维训练、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学科,对于国民素质和国家创新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这是记者迄今听到的关于物理奥赛一次权威而评价积极的诠释。

  但这些年,由于奥赛的功利性色彩,争议一直存在。高考取消奥赛加分,就是希望改变公众对奥赛过于功利化的追求。不过,翻看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不难发现,高校自主招生对象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奥赛获奖考生。小学至大学,教育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似乎都在于如何招到更具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而一个学生如果能在奥赛中取得出色成绩,名校便会真诚地向他们敞开大门。

  奥赛确能挑选出更优秀的学生吗?

  缙云中学教务主任、资深物理教师饶勇坦诚地说,如果一个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余还能参加竞赛并且获奖,至少说明这名学生是学有余力的,这当然是优秀的表现。用奥赛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标准并没有错,但现实中“往往错位”。

  打个比方,奥赛就像竞技体育,精彩,具有观赏性,但毕竟这是“少数人的游戏”,大多数人充当观众就可以了。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体育运动中并不会出现全民竞技,但一年比一年热的小学奥数杯赛,各级中学对竞赛生广种薄收的培养策略,却使奥赛具有了“全民竞技”的意味。

  对于全民奥赛,一禁了之是因噎废食,并不可取,但其不合理性又岂容忽视?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也打了个比方:大家在一个戏院里看戏,第一排的人站起来看,第二排的人看不到了,于是也站起来,一排接着一排都站起来了,最后,所有人都在站着看戏,都觉得不舒服,看戏的效果也没有更好,但新的成本产生了。全民奥赛就与此类似。

  因此,如何让真正有兴趣、有能力参加奥赛且付出了极大努力的学生有所回报,同时又让对奥赛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付出成本,值得教育者们思考。

  一位留学咨询机构的专家告诉记者,美国的顶尖名校也会向有奥赛特长的学生抛去橄榄枝,但是,只有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的学生才在网罗之列。他举例道,斯坦福大学每年只招1000名学生,在中国只招20人。在我国,获得奥赛全国一等奖的学生每个省有50人左右,进入北大、清华冬令营的学生有百来人,入选国家奥赛集训队的学生只有几十个,斯坦福对前两类并不会在意,只会对国家集训队的学生予以更多关注,因为他们招收国际生时着眼的是一个国家的人才。

  这能给我们启示——只有当作为真正有天赋的学生“高手过招”的奥赛与作为“敲门砖”的奥赛不再混为一谈时,奥赛的发展才是处在一种理想与均衡的状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既赋予其在现实土壤中存活的生命力,又不改变其稀缺的特性。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