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5月2日电(记者曹国厂)“现在一提起丝织,很少有人与河北联系。但实际上,从西汉、东汉一直到北宋,1300多年的丝绸之路上能说出名号的丝绸都是河北人织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省政府文化馆特约研究员梁勇通过对史料研究认为,“河北是古代丝绸之路丝纺织技艺最辉煌的地区。”
梁勇在日前举办的河北邢台大元文化与旅游发展论坛上介绍说,西汉大将军霍光献给汉宣帝最好的衣服叫蒲桃锦和散花绫,是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织的,她所用的绫锦机有120综、120镊,60日成一匹,匹值万钱。后来霍光把陈宝光的妻子请到了京城织锦。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对当时全国的丝织业有记载:当时每年各地供奉给朝廷的丝绸3464匹,其中河北道1746匹,占51.6%,而定州一个州占46%,也就是大量的丝绸都出自定州。
北宋灭亡之后,定州艺人举家南迁苏州,成为苏州缂丝的鼻祖。最著名的缂丝艺术家沈子蕃,系定州孟家庄人,他从小学艺,缂丝技艺非常高超。他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织物高雅古朴,图案生动传神。其代表作《花鸟图》《梅雀图》分别藏于台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国之瑰宝。
随着大将徐达、常遇春北征河北,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河北地区开始种棉花,棉花得到了发展,丝绸逐渐走向了衰落。清朝时,曹雪芹的祖父河北人曹寅曾管理江宁织造,大力发展江浙一带的丝织业。
从考古发现来看,河北省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5500多年前的非常成熟的丝纺织工具,陶纺轮和丝织用的篦子和骨匕,尤其是出土了两件陶蚕蛹。经专家鉴定,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家蚕陶俑,证明滹沱河流域是中国桑蚕业和丝纺织业的发祥地。
梁勇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技术和丝纺织技艺的国家,河北是中国最古老的桑蚕养殖技艺和丝纺织技术的发祥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河北的丝织业书写了千年的历史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