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2015年05月01日 08:31:47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满满当当的简易书架,层层叠叠摞到“高危”的书堆,书香中略夹霉味的气息,在霓虹街区中显得昏暗的白炽灯……每次来到澳门著名的二手书店“全记旧书杂架”,场景都是一样的。
“喂喂,小心呢!你站在那儿别动,我出来!等我一下……”几乎每一次,当笔者想跟“藏”在书堆后面的老板刘耀全先生说句话时,他的“反应”都是这样的。
不过,这一次刘先生却告诉记者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7月份房屋租期就要到了,店主要收回了。我以后不再做了。”他说。
尽管刘耀全说得很淡然,但笔者却感到非常诧异。据澳门出版产业商会有关研究人员介绍,“全记旧书杂架”恐怕是目前澳门唯一正常开业的有规模的二手书店。“一世奔波,半生书缘”是刘耀全55岁人生经历的写照。他只读了5年半的小学课程便辍学了,“可是我喜欢读书,读喜欢的书。”正是出于对“读书”的渴求,2000年前后,他结束了不太景气的钱币生意,转战二手书店业务。
“全记旧书杂架”原先的地点在“烂鬼楼巷”——一个形成于澳葡时代的旧货市场。“自从那个地方在旅游杂志上出了名,游客去的倒是越来越多,但是租金也越涨越高。”刘耀全说,因为二手书店不是“赚快钱”的买卖,他只好搬家。
2010年,刘耀全将书店搬到了澳门老城区草堆街。这条曾经与澳门内港码头“一荣俱荣”的商业老街,在内港将“风光”让位于外港码头后而繁华落尽,成为澳门有名的“杂货、旧货一条街”。
“开始时认识我的人知道我做旧书生意,就把家里的旧书、旧报纸、旧唱片搬过来让我去卖。”刘耀全说,回归后澳门发展快,盖了好多新楼,好多人换房子、搬家。他趁机收了一大批“好东西”。
记者注意到,在书店进门处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封面已经磨旧的香港漫画家许冠文的一套作品。这位活跃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漫画家,创作过《笑话笑画》、《一千零一个笑话》、《财叔》等作品,被认为是“画出了香港人灵魂”的漫画家。
“那时候每到放学,很多小孩子会挤在我的书架前面,几个人捧着一本漫画书,一边看一边咯咯地笑。但是现在网络、手机太发达了,漫画更新得好快,许冠文已经快没有人知道了。”刘耀全说,最近几年,很多他认为“应该”畅销的书,却越来越不好卖,这让他感到懊丧。
除了旧书之外,刘耀全还四处收集旧资料、旧票据。“来找它们的,很多都是些像你们一样做新闻工作的,以前没有网络让你抄,写文章要有深度就得自己‘下手’去找资料!”他说。
在一个简陋的草编筐里,记者惊喜地发现了1961年从澳门寄往广州某地的猪油渣等食品的邮寄单;上世纪50年代澳门第一家现代化影楼的收费单;上世纪70年代,某社团在本地报纸刊登劳动节公益广告的凭据;澳门第一批现代化水表、电表的安装单……
书店没有其他雇员,刘耀全既当跑堂又当掌柜。他并不觉得辛苦,“真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继续下去。”他说。
但美好的愿望禁不起“骨感”的现实。刘耀全坦言,现在每月6000澳门元的租金,是5年前的3倍。缴房租的钱比养家的钱多,承受不了。虽然这次店主很“客气”地说“收回”,但他找遍了澳门,再也没有看得上又租得起的店铺了。
事实上,“二手书店”的退场,“全记旧书杂架”不是唯一个案。近年来,位于沙梨头的“旧书百货”、位于板樟堂街的“万有书店”等澳门著名的二手书店,相继与这个时代悄然作别。
谈起未来,刘耀全说:“现在澳门最赚钱的行业大概是餐馆,我很会做菜,再去培训一下,就去找个厨师岗位做喽!”
(据新华社澳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