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变了,不要一错再错了!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11月号发表了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顾“题”思义,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要向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宣告,美国的战略中心已经东移;太平洋是“美国的天下”,美国要领导太平洋。
这一主题思想并没有什么新意。去年岁初年末,奥巴马就公开宣称,在这个世界上,美国决不做老二,他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在夏威夷召开的一次国际安全会议上,希拉里自己也大谈美国必须领导或主导亚太地区。她在短短一篇政策性演说中,至少6次提到美国应该和必须发挥领导作用。
这次不同的是,希拉里•克林顿说得更具体了;她表面上“信心十足”,而且有点“谦虚”,实际上心灵非常脆弱,而且无视事实,有点不讲理。她把“利用这一地区的增长和活力”同“美国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挂钩,而且明确表示,这是“奥巴马总统确定的一项首要任务”,这无可非议。她说,亚洲经济在过去的“非凡增长”及其在未来持续增长的潜力,“依赖于长期的安全与稳定”,这也不会有人提出质疑。但她强调,这是因为“美国军队”为此提供了“保障”和“做出了贡献”的结果,则显然不符合事实,亚太地区国家和人民很难苟同。她还以“强势态度”保证,“美国未来定将继续留在亚洲”,并“发挥领导作用”,则更加令人怀疑美国的动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说穿了,这一切都还是“霸权”思维在作祟 ,都是在为“老美不能走”和“领导权”造势。亚太地区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美国心虚了,担心失去第一把交椅的地位。
其实,无论是亚洲国家还是中国,都无意要“赶美国走”,也没有人要把美国降为“世界老二”。美国在这一地区有传统利益。美国计划5年内贸易翻一番,增加就业,它很需要亚太,亚太的发展也需要它。留下来好啊,但最好多发挥正面和积极作用,不要一错再错,翻来覆去侵犯别国的核心利益;也不要再到处去“放火”了,“玩火”有时后果是很严重的,伤害不了别人,到头来可能害了自己。
至于说美国领导人是“太平洋总统”和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恐怕也不合时宜,十分欠妥。太平洋毕竟是太平洋国家的太平洋,一个“民主”不离口的美国领导人难道不懂得这个简单道理吗?如果说有什么“太平洋世纪”,那也是太平洋国家的“太平洋世纪”。
二、要“合作”很好,“双重标准”难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她“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谈论中美关系。通阅全文,应该说她和美国政府在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方面还是颇有进步的。虽然还谈不上是什么“实事求是”,但毕竟比较务实。
希拉里特别强调了美中关系的重要性,将其形容为“利益攸关,不容失败”;表示反对美国国内一些人把中国的进步视为对美国的威胁,说“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国对中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也对美国有利”。“通过合作而不是对抗,美中两国均能显著获益”。这是明智的语言,值得充分肯定与欢迎。其实,中国本来就无意与美国搞什么“对抗”,更无意与美国争夺什么“领导权”,只是美国一些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心中有鬼罢了。
希拉里文章还说,美国对中国的方针是“立足现实,注重成效,忠实于我们的原则和利益”。此话也有可取之处,但显然也话里有话,对中国“两面下注”思想隐隐约现。此处就不去说它了。
希拉里承认,在经济领域,美国与中国必须密切合作以保障全球未来的强劲、可持续而且平衡的发展。还说,美国与中国通过二十国集团有效地合作,合力把全球经济从濒于崩溃的境地挽回,“我们必须继续增进这种合作”。这很好。但她硬说美国企业“需要公平的机会”向中国日益扩大的市场出口,要求中国停止对美国公司或它们的创新技术“不公平的歧视行为” ,并不符合事实。
现在,正是美国自己在搞贸易保护主义,甚至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歧视和阻挠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它一面在人民币汇率以及贸易逆差问题上吵吵嚷嚷,指责中国,甚至挥舞“制裁”大棒,一面又多方限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难道中国只需要美国的大豆和玉米吗?!经济上的合作和互利共赢,必需是双向的;所谓“制裁”,也不可能永远是单方面的。美国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习惯于对别国说,你们“必须”这样做,你们“应该”那样做,否则就要对你们“不客气”,等等。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民众喜欢这样的语言,现在,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的加速发展,更有人反过来问这些美国先生:“你以为你是谁呀”? 这个世界正像美国已故外交家乔治•凯南说的,永远不会接受一个单一的领导中心,无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无济于事。人们需要的是国际关系民主化,是平等相待和合作共赢。但愿希拉里和美国领导人能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变迁,真正认识到,太平洋应该是太平洋人的太平洋。它不会、也不可能是美国的“家天下”。
(王嵎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辑:陈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