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中国日报 > 中文国际 > 商务工作系列网络访谈
11月下旬-12月中旬,商务部新闻办公室联手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开展第四期“商务工作系列网络访谈”。商务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与网友共同探讨中国商务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访谈实录 英文访谈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谈当前商务形势及明年预测

·访谈嘉宾: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

·时间:12月12日15:30

·地点:中国日报网演播室

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稳步增长,国内市场平稳有序运行,进出口增速总体稳定,利用外资小幅增长,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商务运行总体良好。当前,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发达国家经济在政策刺激下总体趋于改善,但新兴大国经济普遍减速、金融风险明显上升。2014年商务运行有望延续今年的企稳复苏态势,但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不容忽视。12月12日下午,中国日报网邀请到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为广大网友解读我国当前商务形势及明年预测情况。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日报网高端访谈节目,我们今天有幸请到商务部综合司宋立洪副司长。宋司长会介绍一下2013年总体运行情况和2014年预测。请您介绍一下。

宋立洪:即将过去的2013年对于商务部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企业经营比较困难,财政收入增幅回落,中央财政一度出现负增长,金融风险有所上升。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今年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总体上实现了平稳增长,这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跟全国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是有很大关系的。

从数据上来看,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1万亿,增长了13%,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进出口总额达到3.8万亿美元,增长了7.7%。前10个月实际使用外资970亿美元,增长5.8%,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659亿美元,增长了19.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我国外贸一度面临困难局面。我们及时出台了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从结构看,消费、双向投资、对外贸易结构都进一步优化。国内贸易方面,网络购物持续快速发展,这说明商业技术的创新非常快。估计前三季度网络零售额1.3万亿元,增长了60%,而且这是在前几年持续百分之四五十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取得的。有人预计,全年将达到1.8万亿元,增长40%。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通讯器材等消费升级商品销售势头也是比较好的。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了高档餐饮、奢侈品的非理性消费,而大众化的餐饮还是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前11个月,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了1.6%,限额以下增长了14.9%。

外贸进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也都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超过制造业,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明显加快,对外投资的大型并购项目较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内贸企业还是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都明显增强,大家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从商务运行看,我国经济总体稳定向好。

主持人:在保持内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平稳发展方面,商务部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重点做了哪些工作,您能为我们概括一下吗?

宋立洪: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商务系统的同志想了很多办法,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开展了很多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在内贸方面,着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通过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商务部扩大消费工作主要是把流通搞活,改善消费条件和环境。比如说降低流通成本、支持生活服务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深入打击侵权假冒、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这些工作既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完善,促进了流通产业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消费的扩大和结构升级。这是第一块工作。

二,在外贸方面,我们面对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大环境,着力稳定外贸增长,并且在稳增长的过程中推动转型升级。在年中的时候,外贸一度下滑比较快,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十二条政策措施,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实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另外,我们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市场集中采购这些新兴的贸易方式,培育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妥善处理贸易争端,为外贸的稳增长、调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大力推动下,我们经过和欧方的艰苦谈判,本着求同存异、相互理解、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中欧光伏贸易摩擦最后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三,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我们一方面改善利用外资的环境,大力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利用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另一方面把握走出去加快发展的趋势,加强政策促进、规划引导、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稳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了走出去的快速发展。

四,今年以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对外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大,这里面有这么几件事我觉得是可圈可点的。第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运行,这是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适应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方面做的一个大胆试验。它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我就不展开讲了。第二,我们和冰岛、瑞士签署了自贸协定,这是我们第一次跟欧洲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第三,我们在刚刚结束的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和其他成员一道就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协议达成了一致,给多哈回合注入了希望。第四,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也就是BIT谈判,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已经宣布启动。另外,我们宣布参加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内地和港澳签署了CEPA补充协议10。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对外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大,这给了外经贸企业信心和希望,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与我经贸合作带来了希望和信心。这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世界经济的稳步复苏,都是有益的。

去年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我想这四个方面是我必须讲到的。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金融危机以来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对于很多企业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有什么样的思路?

宋立洪: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确实是近年来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要素成本上升体现在多个方面,我认为最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很大程度上是靠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劳动力成本没有明显的上升。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让广大人民特别是劳动者更多地享受到发展成果,必然会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

从劳动者角度看,劳动力成本就是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我觉得其上升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同时我们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十二五”以来,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在发生改变,有人说我们劳动力的供给开始逼近刘易斯拐点。有关部门做了统计,从金融危机以来,也就是2008年到2012年城镇单位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2.8%,农民工的平均收入年均增长14.3%。大家都知道,很多省市几乎每年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城镇工资指导线,这就是有力的说明。

受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我们出口和利用外资的增速比前几年有所回落。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08年到2012年我们的出口平均增速是9.4%,而2001年到2008年是27.2%。当然这个数字的变化不是完全由要素成本上升引起的,它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也有很大关系,但是能从一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事实。从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2008年到2012年我们吸收外资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8%,而2001年到2008年达到了12.7%,将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虽然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跨国投资都有很大回落,但是这个数字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很能说明问题。

要素成本上升后企业应该怎么办?政府应该怎么办?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实际上,要素成本上升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一种反映,是阶段转换在我们商务领域的反映。我认为无论是中国的企业,还是中国政府的各级部门,都应该主动地转型升级,改变过去那种低价格、数量扩张占领国际市场的局面,积极参与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中来。

具体来说,企业要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做好加工制造的同时,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也就是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既要向研发、设计等上游环节来延伸,同时还要向营销、物流等下游环节来延伸。要实行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如果这种整合跨越了国界,把外贸转型和吸收外资、走出去统统结合起来,我们完全有可能打造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从政府来讲,要为企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说我们今年所做的保持外贸和外资的稳定增长,实际上就是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争取时间。另外我们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我们要增加对人才培训、职业教育的支持,使劳动力素质跟得上企业转型的需要,也就是李克强总理讲的要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的红利。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加工制造性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需要从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中部地区,一方面要素成本没有东部地区那么高,像河南等很多省份又是人口大省,是有巨大需求的市场。把这种产业转移和培育内需、开阔国内市场结合起来,无论对优化供给结构,还是对改善需求结构,对发挥各个区域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我想都是很有利的。

主持人:对于明年的商务运行形势,您有哪些预测和哪些具体的目标,能跟我们谈一下吗?

宋立洪:看明年的环境,我觉得还是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看。我个人认为,明年的环境总体上还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趋于好转、存在机遇的一面,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面临很多的挑战。各个主流机构都预测明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好于今年。譬如说IMF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3.6%,要高于今年的2.9%。世贸组织预计明年的世界贸易量增长4.5%,会高于今年的2.5%。但是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与危机前相比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危机前五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4.8%,3.6%跟4.8%相比还有四分之一的差距。危机前五年世界贸易平均增长7.4%,4.5%跟7.4%相比差距更大。大家都说现在美国的经济在好转,美国经济今年一季度增长1.1%,二季度增长2.5%,三季度增长2.8%,确实在好转。美国10月份的失业率已经降到了7%,最近四个月的非农就业人数都在20万以上,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数据。

欧洲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一季度经济负增长0.2%,二季度增长0.3%,也就是说走出了衰退,三季度增速又回落到了0.1%,但至少不是像前两年那样严重衰退了,也好了一些。

日本在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以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在又出现了不太好的局面。

同时世界还面临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引发的风险。大家都知道,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是迟早的事情。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美联储放风要退出,引起了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回流。这一个风吹草动就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自身存在结构性问题的经济体。从现在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情况来看,可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时间不会太久。我个人认为,如果一旦退出,就意味着美元可能会走强。而且现在美国经济在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里面应该说是最好的,这个条件也有可能引发美元走强。美元走强意味着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可能会走低,同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大大改善了全球能源供给和需求结构,也有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这会导致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经济有下行的压力。

总的来看,新兴经济体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风险,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还很难言乐观。即便是在三大经济体当中增长最快的美国,也还是低于潜在的产出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但是我们确实还面临着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困难的问题,经济持续回升还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要坚持底线思维。

从商务本身来看,我们有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忧和风险。比如从消费来看,就业和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为消费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是过去几年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热点,现在有点降温,因为很多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并且引发了城市交通、停车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甚至推出了限购、限行的措施。这个消费热点的降温,其他热点是难以弥补的,因为汽车是耐用消费品,在家庭支出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是消费将面临的问题。

从外贸来说,应该说还是面临着比较困难或者十分困难的局面,换句话说我们还得要为稳增长而奋斗,为什么?因为这次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或世界经济的复苏并没有带动我们外贸的同步增长。我个人认为,过去世界经济表现好的时候,中国的外贸增长是非常快的,远远高于世界贸易,但是这次不同,这次我们的贸易好像跟经济恢复的程度并不相匹配。这说明什么?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个问题,我们传统的比较优势在弱化,更何况现在世界经济的复苏还是弱势的,我们出口很难说乐观。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还得为稳增长而奋斗,但是这个稳增长必须要在调结构中稳增长,必须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稳增长。

从投资来看,应该说跨国投资的形势会有所改观,联合国贸发会预计明年的全球跨国投资将会达到1.6万亿美元,比今年的1.45万亿美元可能要进一步上升。随着这种跨国投资的形势改观,随着我们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放宽投资准入的措施得到落实,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对外投资的情况可能更好一些。我们的对外投资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很高,另外企业走出去也是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从外部来看,不少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复苏,对于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持欢迎的态度,这些都是有利于我们对外投资扩大的。但是也要看到,对外投资还面临着一些不必要的障碍,同时一些国家的政局不稳定也给对外投资和合作带来了一些风险,这些也是需要注意的。

刚才你谈到明年商务发展的目标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正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对明年的商务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目标进行统筹研究,现在还不是跟大家讲的时候。希望大家密切关注我们商务部的网站,届时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主持人:宋司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年商务部将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呢?

宋立洪:明年商务工作就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商务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现在商务部各个司局、商务部全体的工作人员,都在研究这个事情。根据安排,我们商务部党组最近可能要召开扩大会议,进行集中研究,确定明年的重点工作,之后我们还要召开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系统内进行具体部署。我们综合司作为协调综合性政策的司局,也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按道理,应该是研究以后再对外发布,在这里我就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点点题。

第一,我们要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化商务领域的各项改革,完善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对外投资的管理体制,增强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第二,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实现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促进国内外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包括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第三,我们要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提升流通的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努力扩大居民消费,促进国内贸易持续较快发展,促进消费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

第四,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稳定外贸增长,积极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世贸组织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信息协定扩围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明年我们还要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的系列会议,要做好经贸部分的准备工作。

具体还有很多,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我们会及时地把信息发布给大家。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向您请教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对此您怎么样看?商务部会有哪些相应的举措?

宋立洪: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我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初,我们就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次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市场和政府谁起的作用更大的问题。过去我们经济生活中或者是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过当引起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引起的。你看到这些问题,就能理解为什么三中全会要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但是市场是怎么产生的呢?从历史上来看,有了产品的剩余,才有商品的交换,有了商品大规模的交换,才诞生了市场。当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以后,这种商品的交换跨越了国界。由此推展开来,除了商品市场以外,服务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市场?资金、资产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市场?货币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市场?资本市场也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有了资金剩余才有了金融,这种交换跨越了国界才有了国际金融,这是一样的道理。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要更加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使价值规律、使供求关系的规律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是我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这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不健全。我们国家从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现在才多久呢?才21年的时间。跟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我们的市场主体没有经验,我们的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经验。这些年,我们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这是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运用的过程。

现在市场体系不健全的地方还很多,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市场不统一,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当然,我们首先要肯定成绩,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流通的时代,海南的瓜果落地以后很快在北京就能吃到。过去有一句诗大家应该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得骑着快马往这里送,现在广州、深圳的荔枝可能刚摘下来我们当天就能吃到,这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流通。我们现在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这些我们都做到了。但是我们市场不统一的问题还有,市场分割、地区封锁这些情况还是存在的。不用举具体例子,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另外市场竞争还不充分,有的大企业垄断市场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这种垄断有多种所有制的成分,国有的、外资的和民营的大型企业占领市场,他们处于垄断地位或寡头垄断地位,影响了市场的充分竞争。

另外市场秩序也不规范,侵权假冒、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规范市场秩序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只有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真正实现消费者的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才能真正做到自由流通、平等交换,这就意味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可能离充分的发挥越来越近了。

商务部主管商品市场和一部分服务市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做什么工作呢?第一是加快我们自身的职能转变,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从商务部的角度来讲,我们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凡是市场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做,凡是社会有能力或中介组织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就交给他们去做。政府的工作,我们商务部的工作,还是要转到建立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公共服务上来。

第二,深入开展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的工作,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商务部是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下一步要履行好牵头的职责,坚决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并且加快建立制度性的长效机制。

第三,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侵权假冒、商业欺诈、商业贿赂这些问题的专项整治,净化市场环境,同时加快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诚信竞争。

换句话说,我们想要建立的市场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诚信、坚持法治的大市场。

主持人: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此您怎样理解,商务部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宋立洪: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的内容写了三条,怎么理解?商务部怎么办?党组还在研究。以我个人的理解,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外贸、外资、对外投资主要指标跃居世界前列,可以说我们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是我们现在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放型经济怎么发展?我以为,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最近我结合读历史书做了一些思考。过去一百年的世界从打仗到不打仗,从高筑关税壁垒到后来的经济全球化;过去一百年的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都经历了重大发展,也都经历了开放的历程,可以说开放推动了发展。当然这些发展里面有科技革命创新的贡献,有制度规则创新的贡献,但是我觉得开放是其中一个重要思想,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一个重要做法,而且其对发展的贡献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如果我们进一步放宽历史视角,实际上大国崛起的过程都伴随着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发展历程。

所以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步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换言之,就是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我们要在两个市场上来提高竞争力。现在是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为什么?因为有跨国投资、国际贸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提高竞争力?只有转型升级,只有通过开放来促进市场竞争。越是竞争越能够促进创新、促进转型、促进发展,这是我的观点。

怎样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讲得非常清楚。

第一,放宽投资准入。特别是要推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服务业领域的有序开放,放开相关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当然这里面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同时我们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是在投资准入方面重大的制度放松,同时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三中全会《决定》写得很清楚,在这个试验完成以后,要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同时《决定》中提到,要落实好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的自主权,放宽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限制,促进走出去的发展。实际上,在放宽投资准入方面,改革的力度是比较大的。同时要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规则环境,比如说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就是要改善国际规则环境,改善双边规则环境。我们的自主改革、开放措施,也是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第二,加快自贸区建设。大家都知道现在自贸区发展很快,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很多自贸区都在谈判,美欧在谈,欧日在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谈,其他的也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跟上潮流,双边、多边的合作都要加强。这也是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第三,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大家都知道,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出现了什么局面,就是东快西慢、海强边弱。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打通从陆地上通向欧洲、通向更远地方的通道。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很多重大的战略构想,比如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快建设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这都是重大的战略思想,对于我们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兴边富边、安边固边、安邻睦邻都是有好处的。当然沿边地区发展的基础比较差,有的地方自然条件是很恶劣的,有的地方自然条件不是很恶劣,但是属于限制、禁止开发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还是要努力推动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使这些地方加快开放,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国际互利合作的良好局面,使我们的边疆安宁,使我们的民族团结,使我们的邻居更加和睦。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和您做一个网友互动的环节。有网友问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沿边开放的一些举措,在明年哪些城市会进行沿边开放?

宋立洪:过去35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东快西慢、海强边弱。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沿海地区依靠自己的便利条件和国家给予的良好政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放型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内陆地区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才、技术等等各个方面的不利条件,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这是我们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其实此前“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我认为,加快沿边地区的开放、开发,现在是时候了。

刚才网友提到在哪个城市加快沿边开放,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沿边地区是一条线,线上有很多点,不能一个一个点孤立地看,应该从整条线上去看。有一些点属于高寒地区,一到冬天或者一年很长时间是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可能这种地方通商、开展经贸比较困难,也有一些地区是沙漠,还有一些地区是限制、禁止开发的区域,这些地方肯定是不太适合的。我们国家是全世界的大国里面陆地邻国最多的国家,一共有14个国家和我们接壤,我们陆地边境线22800公里。沿边地区从东北开始到西北、西南整个一圈下来,无论是我们这边的情况,还是对面邻国的情况,都千差万别,各方面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怎么开放?我觉得还是应该寻找互利共赢的结合点。

我认为,沿边开放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问题,要加快互联互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扩大或完善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机制,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铁路、公路、航运、民航、电信、管道,只有这些基础设施通了,口岸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才能便利货物自由流动、人员自由流动,才能为沿边开放提供基础支撑。第二个方面,要落实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要落到实处。一方面要规划先行,另一方面要有有力的措施。第三个方面,要有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什么?有在建的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务院已经批准了三个;有边境经济合作区;还有推动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些不同平台的功能和定位有所差别,政策支持也有所差别。但根本目的都是要提升沿边开放、扩大沿边开放,为货物、人员、要素的自由流动,或者说为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我觉得这三件事是应该做的。

同时要发展沿边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当然,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我认为应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主要由市场来决定,由市场主体来选择,而不是由政府来选择。这样会更有效率。 

主持人:另外网友问到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会在哪里诞生,您能分析一下吗?

宋立洪:我个人理解,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所做的这样一个探索。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到,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我想首先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做好了以后再考虑怎么样总结经验,怎么样解决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从试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试验,再考虑在哪里设立的问题。 

主持人:宋司长,今天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宋立洪:对于我个人来说,今天是第一次面对媒体、面对网络、面对广大的网友朋友们,我觉得是非常高兴的事情。政府就是服务市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今天我们发布一些信息,我觉得这也是服务的一部分。谢谢! 

主持人:谢谢大家!再见!

 

 

综合司职能:

组织拟订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规划;监测分析商务运行状况,研究商务运行和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承担有关统计及信息发布工作。


  热点播报
宋立洪:2013年总体运行情况和2014年预测(视频)
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但今年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总体上实现了平稳增长。>> 详细
 
宋立洪谈金融危机下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影响(视频)
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确实是近年来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要素成本上升最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上。>> 详细

宋立洪预测2014年商务运行形势及商务部重点工作(视频)
明年的环境总体上还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趋于好转、存在机遇的一面,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面临很多的挑战。>> 详细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商务部相应举措(视频)
我们将进一步简政放权,凡是市场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凡是社会有能力或中介组织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就交给他们去做。>> 详细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商务部新举措(视频)
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坚定的步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详细
 
宋立洪与中国日报网友互动 谈沿边开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视频)
沿边地区是一条线,线上有很多点,应该从整条线上去看。从试验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到试验,再考虑在哪里设立的问题。>> 详细


  回顾·预告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