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男子大二时从名校退学 如今帮村民网上卖猪肉
2016-03-23 07:21:00
 

  如果不是因为“着了魔”似地迷上“淘宝”,27岁的孙龙会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毕业,然后在城市里做个白领,按部就班地生活。但因为对“淘宝”的着迷,让孙龙在大二时作出了退学创业的决定。

  出生在安徽省舒城县的孙龙是一个“创二代”,他的父母在浙江、广东的外贸市场开设“档口”,从事皮具外贸加工和销售。家庭的氛围使得孙龙对市场很敏锐,他在校期间留心到身边有同学开网店,“这种消费模式特别适合年轻人”。孙龙说,于是,他也学着开了一家网店,在网上销售自家生产的女式钱包,业绩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800多个。

  大一暑假,孙龙来到浙江义乌帮父母照料生意。在这里,他被“淘宝”焕发出的市场魔力所震撼。“那时候,义乌附近全是‘淘宝村’,大家都在做电商,配套的物流也非常发达。”孙龙说,回到学校后,他找到系里的老师,将自己原来的工科专业换成工商管理专业。没过多长时间,他又作出了退学的决定。“那时,我已经对专业课不感兴趣了,觉得自己能够独立地去做事情。”孙龙说。

  2015年年底,孙龙和父亲自筹资金4000多万元,在家乡舒城县开发区建起了“徽网在线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园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具有产业培育、技术支撑、人才服务、快递合作、法律服务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内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等服务,目前已有40多家电商企业正式入驻。

  回乡后,孙龙感到“接上了地气”,在农村长大的他一心想把当地的农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团年猪”网络销售活动,经过筛选,舒城县最终成为本次活动的3个县之一,并作为主推县。

  “大家都在网上卖猪肉,但我们要卖‘不一样’的猪肉。”经过数轮“头脑风暴”,孙龙和团队成员决定以“网上认养”的方式销售当地的黑猪肉,网友可以通过众筹的形式共同“认养”一头猪仔,并通过互联网技术监控它的成长过程。“这样一来,既确保了猪的成长周期,也确保猪肉的品质与食用安全”。为此,他和团队成员挨家挨户寻找县内的养殖户,筛选生猪并进行信息采集。最终,这次为期7天的活动,孙龙的团队共计在网上售出了3万斤猪肉。

  “正是因为我们的活动,当地的猪肉价格每斤上涨了1~2元,让养殖户普遍实现了增收。”孙龙说,“老乡见到我们特别亲切,一个劲儿地表示下次要把最好的猪都留给我们。”

  这之后,孙龙成了乡亲眼中的“能人”。不过只有他知道,销售业绩的背后,是团队小伙伴的辛勤付出。

  “这种淘宝S级的活动,我们县里是首次参加,没有经验可循。”孙龙首先要解决的是客服问题,为此,他们广撒英雄帖,从县城周边招募了50多名临时客服人员,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由于很多网友对“认养”的销售方式不了解,以为只要下单了猪肉就会及时快递过来,并不知道猪仔有一个生长周期,下单后客户往往一个劲地催货。收不到货,客户就在网上投诉,一时间差评如潮,孙龙说,“我们因此差点被‘后台’判为‘虚假发布’”。

  直到年底发货时,客户的质疑才得以平息。“当他们吃上‘不一样’的猪肉时才恍然大悟。”孙龙说,“有的客户留言,吃了之后才知道,你们的猪肉是没用饲料的,是正儿八经地散养出来的,不含瘦肉精。”

  孙龙准备将“网上认养”确定为常态化的销售模式,并结合农村风俗实现“年初下单,年底杀猪分肉”,将生猪的养殖周期延长至一年,确保其绿色品质,并带动当地养猪业的转型发展。

  现在,曾经的大学同学也成了孙龙的客户。尽管大二就退学了,但孙龙仍和同窗保持着密切联系,“我们有各自的生活,不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更喜欢在农村创业”。

  除了经常与同学在北京聚会,“微店”也成为他们联系的重要“渠道”。“他们在大城市里吃不到绿色食品,我会第一时间把正宗的产品推送到他们的餐桌上,就凭这个,他们也离不开我,所以我们联系得很紧密。”孙龙得意地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