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3月21日电 题:中国内地民众直面“身后事”折射观念变化
作者 金乔 贺宝庆
76岁的长春市民姜兰和老伴近日在子女的陪同下,来到吉林遗嘱库咨询设立遗嘱。
“这是为了避免在‘百年’以后,子女对财产分配产生纠纷。”姜兰说,她现在和老伴生活在农村,一共有5位子女,此次前来咨询是在和老伴商量后主动提出的,子女们也支持。
吉林遗嘱库2015年6月成立,这是一家在吉林省民政厅批准备案的遗嘱登记专业机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1000多人进行预约,其中有500多人在此设立了遗嘱。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一般比较忌讳在老人生前就谈论其“身后事”,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家庭财产的增多,现在这些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现在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对于设立遗嘱是欣然接受的。”吉林遗嘱库主任黄磊介绍,起初他们也有顾虑,认为人们不会接受,但实际获得的效果与预想完全不同。
作为吉林遗嘱库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律师的黄磊介绍,现在选择设立遗嘱的并不仅仅是老人。在这里预约的所有人中,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占了近10%,最年轻的只有37岁。
这种变化并非只发生在吉林。据媒体报道,在天津遗嘱库(中华遗嘱库天津分库)运营十个月的时间里,就已接待老人8000余名。记者在网上梳理发现,遗嘱库正在中国各地逐渐设立,仅2015年至今,就有广东、山东、甘肃等地的遗嘱库挂牌。
“这充分说明当下人们看待‘身后事’更加理性,法制观念也在增强。”黄磊说。
心理咨询师刘丽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寻常人家也大都累积了一定的财产,人们也正在意识到设立遗嘱的必要。
“设立遗嘱不仅可以通过法律减少家庭矛盾及纠纷,这其实也是对继承人关爱的一种延续。”刘丽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