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 丁栋)对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16日在北京表示,目前正着重研究制订通讯、电力、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汽车、生产制造、农业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的产业合作规划,一方面要通过“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来”补高端制造短板。
在当天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与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举办的2016第三届中国境外中资企业年会上,陈健表示,对于中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的部分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及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存在的局面,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能够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提升国内高端产业的供给。
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设备材料出口631亿美元,一些重点行业如水泥更侧重利用工程承包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至2015年底,中国水泥企业在境外建设的生产线大约有100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中亚、非洲的54个国家。这些项目的建成,有力带动了水泥装备的出口和产能向全球转移。
同时他表示,2014年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69.6亿美元,成为国际产能合作新型增长点,但总体规模还不大,以钢铁行业为例,对外投资更侧重于上游环节,真正意义上的下游产能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陈健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要把握国际产能合作规律,科学布局全球重大产能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潜力、建设能力和资金实力,根据各国的市场技术和资源禀赋情况,加快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二是加强规划认证,有序推进重点产业合作,提前规划引进来项目,通过不断吐陈纳新,既实现产业稳定向高端迈进,同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
三是要根据重点国别投资合作情况筛选条件成熟,经济社会效益好,对方关注度高的重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予以重点推进。
四是要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强化企业集群式的走出去。一方面充分发挥境内外经贸合作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关注东道国各类经济开发区的经贸平台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