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30万元起步,只要赚的是合法的钱,无须眼红心热;但对于公权部门而言,终究是件打脸的事。打假,职能部门效率高一些,民间团队的生意也就不会这么火
最早将打假公司化运营,让王海赚得盆满钵满。如今的“王老板”,名下已有4个职业打假公司,分别设在北京、天津、南京、深圳,专职打假团队成员30余人。和假货打交道久了,王海越来越精明,已经不屑于打那些“小鱼小虾”,而是顺应时代,重点锁定那些“大老虎”。他给公司定了30万元的“打假起步价”(3月15日《北京晨报》)。
民间职业打假人生意如火如荼,阿里巴巴誓言要成立“国家打假队”……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秩序来说,总是添力加油的好事。在消费领域,“大老虎”不少,“小苍蝇”更多。最新消息称,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12315专用电话、互联网、移动互联等受理平台建设,各地纷纷开通微博、微信等新投诉渠道,为消费者提供解决纠纷的快捷途径。2015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依托12315网络,共处理消费者诉求777.76万件,同比增长2.6%。
这组数字说明:在消费市场并不算特别红火的语境下,各类消费侵权事件并未随着法治进程推进而增速放缓。早在1999年,脑白金公司找上职业打假人——“给我和三个兄弟每月开4万多工资,还给安排了公寓和专车。”据说经过民间打假团队一顿猛击后,上海各大商场的假冒“脑白金”纷纷下架。在王海团队30万元起步的背后,他也坦言,替企业打假业务收入约占他目前总收入的60%至70%。凡此种种,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民间打假团队效率高、信誉好;第二,正品企业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绝,但凡还有不花钱的法子,何苦如此“割肉”求助于民间打假团队呢?
假冒伪劣是市场永远的痛点。企业面对假货,尚且可以花钱打假;个人买到假货,在程序成本与机会成本面前,有多大概率选择去耗着呢?无论是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抑或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升级,惩罚性赔偿确实开始显山露水,但也要看到,真正落到实处,能拿到赔偿金的,还是凤毛麟角。假货利润率越来越高,对市场的逆淘汰效应越来越强,对“中国制造2025”来说,无疑是一把割喉利剑。一方面是民间打假团队在公司化运作,另一方面是据称“阿里巴巴集团目前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同时还招募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5400多名志愿者,负责配合进行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等”——于此背景之下,权力打假部门恐怕更要有拿得出手的作为与表现。
说白了,电商打假或民间打假,所承担的不过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分内之责、分内之事。
守法合规的企业已是纳税主体,因此,工商行政等职能部门有责任整肃市场、捍卫秩序。如果纳税后,依然要从预算中支出打假成本,是否意味着有一天,其他公共服务也有可能单独列支出来成为沉重的负担?职业打假30万元起步,只要赚的是合法的钱,无须眼红心热;但对于公权部门而言,终究是件打脸的事。打假,职能部门效率高一些,民间团队的生意也就不会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