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持续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2015年限制全国130余万“老赖”在企业任职,有效遏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8.9万户,已有7813户由于受到相关限制和影响,主动改正错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北京工商部门今天公布《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北京工商部门在夯实监管基础的同时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加强行政指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和谐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公众消费安全。
报告称,过去一年,北京加大商品抽检力度,将投诉量较大、危害风险大、不合格频次较高的商品作为重点抽检种类,将网络销售双“11”、各大传统节日作为重点抽检时段,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全系统全年共抽检商品22类共计5771组样本,公示不合格商品信息79次共计2026条,办结案件1055件,罚没款共计2158.76万元。
北京工商部门还严打侵权假冒行为,维护商标知识产权。2015年,全系统共办结商标侵权及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298件,罚没款3525万元,捣毁查处窝点及仓库52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7件。同时,围绕消费者、经营者及媒体反映的重点商品和突出问题,坚决打击网络商标侵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截止2015年底,涉网案件立案673件,结案344件,罚没款616万元。
在商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北京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网站信息归集数量共计6200余万条,信息来源包括55个政府部门和24家行业协会。锁定被吊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25万人,锁定犯罪记录人员6万人,限制全国130余万“老赖”在企业任职,有效遏制失信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8.9万户,已有7813户由于受到相关限制和影响,主动改正错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目前,网站累计向社会提供信息查询7.4亿户次,日均查询量超过75万户次。
报告还指出,北京工商部门持续完善消费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推进赔偿先付制度落实,发展建设绿色通道,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提升企业责任意识,注重社会监督作用,打造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体系。
为推进京津冀消费维权一体化进程,北京工商部门还与天津、河北工商部门定期交流消费维权信息,联合开展分析研判和消费教育引导活动,统一处置口径和治理方案,协商推动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