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京剧演员叶少兰:现在平均每年消失一个剧种
2016-03-14 11:05:00
 

  “你要想成为角儿,不能不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艺术不能凑合,首先要肯吃苦,要做明白的演员,不要做糊涂的戏匠。”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小生叶派传人叶少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青年京剧演员的期许。

  叶少兰提到,京剧是非常程式化的表演。“许仙是一个伙计,穿福字履、穿素服,他的走法是兼具民间特色和戏剧舞蹈化的小生走法;还有‘穷生’,又是另一种走法。京剧要符合人物特点,现在很多人并不在意这些区别,没有下功夫练基本功,这就违反了艺术规律和艺术标准。”

  “京剧的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要靠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处理来呈现才有感染力。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不管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作为戏曲演员,首先要肯吃苦,有角儿才有戏,有戏才能活。”叶少兰回忆,从

  小练功时盔头、甲衣等“全副武装”大概有二三十斤,学戏没少挨过父亲的打。“父辈叫‘打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不是在舞台就是在练功场,业余时间还要苦练‘私功’,成就舞台上的帝王才子,台下不知要吃多少苦。”

  今年,叶少兰的提案依然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我们的戏曲艺术都来自于民间,不能在民间失掉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京剧也是如此。京剧200多年来,就是通过不断创新才有今天的局面。”

  叶少兰说,京剧最大的特色是不受时空限制。

  “今天不论如何创新,都不能失掉京剧的本体,没有本体就没有生命力,有人才、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保证艺术质量。我一再呼吁,在革新创造大踏步前进之时,一定要注意革新与品质的关系。”

  他认为,戏曲的众多流派都是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形成的,要特别注意方向与艺术的关系;希望通过国家扶持,恢复部分已解散的剧团,更好地传播文化艺术。“普及公共文化,让广大乡村一年至少能看到一场演出,仅靠现有剧团无法实现。”他在调研时发现,在2012年左右,368个剧种只剩下200多个,现在平均每年消失一个剧种,剧团消失得更厉害,“为了真正使广大群众特别是乡村能享受到新时代的文化红利,现存剧团要积极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演出,更要将民间散落的剧团组织起来。”

  (本报北京3月13日专电)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文汇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