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政协委员:让中华文化在海外“看得见”更“留得住”
2016-03-12 18:26:17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许晓青 李云路)“站在一个民族音乐演奏者的角度看,让中华文化在海外‘看得见’‘听得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走出去’更要深入‘走进去’,走进每个人的内心,让中华文化更加‘留得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一份提案中指出。

  全国两会举行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时就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言。在他们看来,“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了“升级版”的目标,主要包含“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大中外人文交流力度,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政府合作和民间交流互促共进,增进文化互信和人文交流”等。

  吴玉霞曾在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传播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魅力,她十分关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工作。她说,如何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席位,真正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走进去”,依然任重道远。

  吴玉霞说,在中国的文化传播中,一方面仍需要增加国人对自身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中国自信”。中国的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首先要有自信,自信是“他信”的前提。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不仅要衡量项目的数量多少,更要拓宽渠道、提升渠道的能级,争取进入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文艺作品的内容和样式不断创新,将有助于世界各国更加了解当代中国。”全国政协委员、画家施大畏认为,设立更趋公开透明的国家激励和褒奖机制,将有助于更多具有核心创造力的文化企业探索“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设想,可以将更多的地方戏曲,与唐诗宋词“嫁接”,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得到保护和传承,还能走出国门,培养年轻华人“粉丝”群体。

  吴玉霞委员建议,设立海外文化推广专项基金,建立健全对外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合理运用民间资源畅通的桥梁,提升海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国际眼光及与世界接轨的运营模式,并培养一支具有中国品质的文化创意和优秀经纪人队伍,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双赢。

  一些政协委员还设想,未来五年,中国进一步推广经典、优秀作品海外实施计划,让中华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格在海外更加“留得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