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中新社北京3月11日电 (记者 曾鼐 周锐)抗霾战进入攻坚期,未来如何打?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认为,治理污染要经历三个阶段,相信坚持下去,可以解决问题。
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陈吉宁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发布会的首个提问便有关“雾霾”。“今天天气很好,以为第一个问题不会和大气有关了。”调侃了一句后,陈吉宁说,去年年底中国有3次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但今年1、2月份又出现了很多蓝天。“确实有人问,这到底是人厉害还是风厉害呢?”
随后,他话锋一转,论起抗霾持久战。他说,治理污染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污染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加之对污染原因不清楚,在这个阶段,付出再大的努力只能收到很小的效果;
第二个阶段,持续进行治理,但受到风速、湿度、降雨等影响,空气质量会出现波动;
第三个阶段,进一步治理污染排放,空气质量不再受气候、水文、边界条件的影响,环境问题就解决了。
陈吉宁表示,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于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
“要用硬措施对付硬挑战。”他说,已采取了如产业结构调整、控煤、控制汽车污染等大量措施,优良天数、全年PM2.5浓度等数据显示,中国空气质量有明显改进趋势。
据他介绍,去年中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
谈起珠三角的治污历程,他更有了信心。他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珠三角加大污染治理,进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经过10多年努力,去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全年PM2.5浓度达标。
“就像跳高一样,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了,摸到了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增加了治污的信心。”
陈吉宁认为,只要坚持、一步一步走下去,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