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 扩赤字降成本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2016-03-10 09:13:00
 

刘尚希。龙金光 摄

  在新增长动力尚未成型,国际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情况下,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降成本,是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合理区间的利器。

  2016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也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的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指出,今年将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减轻实体经济负担,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保障民生需求和重点投入加力,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扩赤字不会明显增加债务风险

  南方日报:2016年被视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需要倚重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在哪些领域发力?

  刘尚希:财政政策将为改革和结构调整托底,2016年将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2016年拟安排2.18万亿元的赤字,将赤字率提高到3%,赤字规模扩大5600亿元,而仅营改增、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减税政策覆盖面等政策减收预期就达到5000亿元,说明2016年财政赤字扩大主要是为了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这实际上是收入型赤字,而不是为了扩张财政支出规模。

  另外,扩大赤字也是为了保障重点支出,要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更好地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和重点民生支出。比如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5000亿元,比2015年的4776亿元略有增加,使政府投资项目能维持一定力度。

  南方日报:当前,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财政平衡收支压力较大。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是否会增加债务风险?

  刘尚希:目前在两个方面进行制度性的减税,一个是营改增,另一个是降低税率,都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此外,经济增速放缓也会带来减收,这属于经济性的减税。

  制度性的减税和经济性的减税叠加在一起,就会加大收支的缺口,而支出大多都是刚性的,这就要用一定量的赤字来弥补。

  对于扩大财政赤字,我并不认为会明显增加中国的债务风险。一方面,中国债务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全口径债务利息支出不一定会增加;另一方面,财政刺激能够扭转经济周期性下滑,增加长期税收收入,政府的未来预期现金流有望得到改善,也将减轻偿债压力。

  南方日报:财政既要减税又要稳增长,除了依靠财政赤字来弥补收支缺口,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

  刘尚希:2016年,中央将通过适度提高赤字率、加大盘活统筹财政存量资金以及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与此同时,财政政策也将重点以大规模减税清费、加强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等为抓手,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税赋公平比税赋轻重更重要

  南方日报:减税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刘尚希:在当前经济风险加大的形势下,发挥税收的积极作用无疑是正确的,估计没人会反对通过结构性减税来稳增长。但在我国目前的18个税种当中,通过哪一个税种来减税面临操作困难,减税的空间有多大也需要注意。

  减税的空间主要在于既定营改增的完成和降费。在实施营改增试点之初,据财政部测算全面实施营改增能够实现减税约9000亿元,国税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营改增已经累计减税5939亿元。

  从这两年财政收支压力看,仅靠一般预算,难以支撑营改增和进一步减税。未来的减税降费,一定要在政府预算的大盘子里解决。最快捷的方式是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将一部分国有资本及收益补充进一般预算和养老等社保基金预算。

  南方日报:降成本对经济有向上拉动的作用,如果减税的空间有限,还可以怎样为企业降成本呢?

  刘尚希:为企业降低成本的举措事实上还有很多,比如,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举措,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等等。

  特别要强调的是,税赋的公平比税赋的轻重更重要,我们应该重点把关注点放到税赋的公平上。

  增加直接税比重是必然趋势

  南方日报:税制改革围绕的“六税一法”应采取什么样的节奏推进?

  刘尚希:按照税制改革的要求,增值税、资源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税、房产税、个税这“六税”和税收征管法这“一法”的改革需要有节奏、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目前只有增值税改革在实施层面有实质性进展,其他大多还处在方案论证和研究阶段。但改革的目标是要增加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制结构是必然趋势。

  即便财政收入增长有压力,也要从有利于调结构的方面考虑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否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机制就没法形成。所以税制改革的整个目标是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公平竞争。

  南方日报:包括4个计划单列市在内的34个地方政府2015年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8351亿元,完成了全年3.2万亿元置换债券和6000亿元新增债券的发行任务。高成本的存量债务置换为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券大大减轻了偿息负担。有没有具体测算,地方政府置换债券能为地方政府减轻多少偿债成本?

  刘尚希:2015年央行降息1.25个百分点、降准2.5个百分点,市场利率随之下行,为地方债发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高成本的存量债务置换为低利率的地方政府债券大大减轻了利息负担。据财政部测算,被置换的存量债务平均成本在10%左右,置换为债券后成本降至3.5%,每年可为地方政府节省利息支出2000亿元。

  南方日报: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过4000个,但真正签约的比例还不高。PPP政策背后还有哪些难点?需要怎样突破?

  刘尚希:中国的PPP处于探索阶段,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PPP中最关键的是对三个主体——政府、社会资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收益与风险的分配,PPP的实施就是要降低各个主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尤其是针对目前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观望态度浓厚这一特点,必须通过PPP立法强化契约精神,基于自治原则推进PPP的规范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实习生 李松伟 北京报道 策划统筹:卢轶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南方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