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面对“挂号难” 民众需要的不止是“领导也一样”
2016-03-10 08:50:20
 

  昨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对于前段时间的“怒斥号贩子”事件,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洁夫表示,这说明我国医疗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黄洁夫告诉记者,自己也曾经遇到过“挂号难”的问题。“我女儿带我外孙去儿童医院看病,用了4个小时也挂不上号,我女儿都哭了……”

  卫生部原副部长的家人看病挂不上号,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前几天,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就购车摇号政策表示:“我的夫人,我的女儿,我的女婿,小外甥闺女、外甥女婿,5个人摇了好几年了也都没摇上。”

  两件事情的具体内容不同,中心思想却比较类似。如果两位领导的说法属实,这样看来,无论是医疗还是交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属于比较普遍的,连主管领导自己都有诸多不便。这些话可能还有一层意思:即使局面难解,相关领导依然与普通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不搞“特权通道”。

  黄洁夫在采访中诚实地提道:“女儿最后说我爸爸是某某某,人家才照顾她,给她挂上号。”当然,为人母亲的,给孩子看病算得上是燃眉之急,调动一下父亲的资源也不算太搞“特殊化”,倒是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问题是,如果想挂上号,还非得报出“卫生部原副部长”的名头才能如愿,实际上更是反映了当前问题的突出。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平头百姓,全无什么名号可供搬动,在“挂号难”面前又该怎么办?

  “挂号难”和“号贩子”,从根源上说都是源于医疗资源过于集中,资源配置不均。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一方面整治“号贩子”,一方面实行分级诊疗,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才是标本兼治之策。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也要求相关部门拿出持之以恒,坚持推进的耐心和决心。

  领导们的“挂不上”和“摇不到”,确实有种“体察疾苦”的味道。但应该牢记的是,群众最终的诉求是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简单来说,应该是让“领导群众都能挂上号”,而不是领导一时的“共患难”,和“领导也一样”式的心理平衡。(杨京)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