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在会前接受采访。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程景伟)大量农民工进城,农村的繁荣谁来保证?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9日在北京对此回应称,“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城市化,将带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的繁荣”。
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蔡继明告诉记者,中国搞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强调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但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去那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进城不落户,大量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的时期已经成为历史。
“事实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出来,只能向城市集中。”蔡继明称,只有中国城乡关系处在良性互动状态,农民进城障碍消除,大量人口在城市落户,农村土地才可能向少数的种田大户集中。
他说,当前中国平均一户农家耕作十亩地,这种规模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中几乎最小,根本不可能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蔡继明称,只有随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土地退出机制使得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更多地向留在农村的农户集中,当留守农家平均每户拥有土地达160亩以上,此时劳动力转移、城乡人口分布才会大体平衡。
蔡继明认为,规模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才可能实现现代化,城市资金随之向农村再转移,城市劳动力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重回农村。
蔡继明表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表面看是户籍制度,但背后隐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迫切需要破除的最大障碍是住房问题。而按现有房价,农民工不可能做去库存的“接盘侠”。政府要想办法把房价降下来,同时多向农民工提供公租房和廉租房。
他称,中国农民工必须依靠更多的财产收入来买房。而农民的最大财产就是土地,这就回到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要让承包地尤其是宅基地自由流转。
蔡继明认为,对于进城落户的农民工而言,老家的宅基地就没用了,但让其白白让出来不大可能。而宅基地如果可以抵押、出租、转让,赋予完整的物业权,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就有了一定的收入保障。
蔡继明建议,适时调整城市土地公有制结构,降低乃至最终消除农民工进城落户门槛,保证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5%,同时解决1亿左右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市落户难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