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一线城市楼市再现“火热” 专家称要警惕过热苗头
2016-02-25 17:39:41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杰):“楼市去库存”成为2016年中国经济的重要关键词,从中央到地方,楼市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受到刚需、宽松政策、投资需求等因素拉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从去年以来就加速升温,目前仍延续上涨势头。业内人士指出,要警惕部分大城市楼市过热的苗头。而深圳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措施调控房价。

  作为鼓励“去库存”又一项新政,购房契税优惠政策本月22日起开始执行。对热度回升的北京楼市而言,这如同新的“催化剂”,首套房购买140平米以上的人群,可因此节省数万元花费。一直计划买房的市民李女士,赶上这个政策,很快出了手,“税费这块的优惠比较大了,可能考虑装修上弄得好一些,省下来的成本购置家具什么的。”

  北京一位房产中介人士透露,随着优惠政策出台,近期业务量明显增加,“契税优惠出来后,我们咨询量的大了很多,平均每天1000笔,从税收上来刺激,对老百姓的感觉要明显一些。”

  由于房地产库存高企,去年以来,国家在购房信贷支持、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等方面不断松绑,北、上、深、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成了市场回暖的“急先锋”。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共成交新房5.5万套,成交均价约2.98万元/平米,二手房19.7万套,仅次于2009年。今年1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2.5万套,为27个月的高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拿地热情不断高涨。去年,北京土地成交突破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北京春节后的首场土地拍卖中,南五环外的一宗地块楼面价高达4.7万元/平方米,预计房价将在10万/平米以上。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本台记者分析,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还将升温:“从目前的供需结构来看,北京持续可售的商品住房在6万多套,而北京每个月的成交量在6000套以上,整体看,库存去化周期只有10个月左右,供需结构还是很紧张,一批‘地王’涌现会对市场定价产生很大影响。”

  与北京相似的还有上海。据统计,去年,上海商品房成交面积1940万平米,同比增长两成。今年1月份,住宅均价创下3.58万/平米的历史新高。一些开发商通过分批开盘、预约销售等策略,为“阳春”行情做准备。楼市的火热催生了一些“日光盘”。

  上海房产中介经理人张先生透露了其中的门道:“房企的营销制造了恐慌,形成抢房的效果,争先恐后,就会出现‘日光盘’。”

  房价的连连上涨,也让市场呈现出“卖方强势”态势。上海市民陈女士就碰到了卖家频频抬价的事儿:“刚开始看的500万两房,后来卖家加到了520万、540万,最后到600万,现在又不卖了。”

  据媒体报道,在房价涨幅连续十多个月“领涨”全国的深圳,甚至出现了众筹买房的现象,投资投机客占交易份额的25%以上。

  房价的过快上涨已引起一些地方政府关注。深圳市住建局局长杨胜军近日表示,正在研究采取措施调控房价。有传闻称,“非深户籍者购房需缴纳的社保年数从此前的1年调整为3年”。而上海《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将从本月正式实施,其中的措施包括,分区域调控住宅户型供应,中心城区中小套型比例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中小套型比例不低于80%等。

  对于深深打上“政策市”烙印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冷热不均的态势将延续,一方面,大量中小城市仍在高库存的泥淖中挣扎,另一方面,大城市则散发出过热的氛围。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未来的楼市政策很可能是“双方向”调控:“各地的调控政策和中央出台的政策,最后的效果大部分体现在一线或者少数城市,这样的话,与政策的预期相背离,后续可能会‘因城施策’,政策改变为‘托底’加‘盖帽’,防止一些一线城市的非理性暴涨,未来的政策可能是‘双方向’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