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评论:看待“民科”当少些猎奇心态
2016-02-24 08:00:00
 

  看待“民科”当少些猎奇心态    

  连日来,一位名叫郭英森的下岗工人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名“民间科学家”,他在五年前参加某电视节目时,阐释自己“发现”了一种可以让汽车不要轮子、让人长生不老的理论,并提及“引力波”一词。只是话还没说完,就在主持人和嘉宾的讥讽中下了台。借着引力波的“东风”,这期节目被网友翻了出来,有人为老郭鸣不平,有人抨击其无知无畏,莫衷一是、好不热闹。

  老郭的理论到底科学与否,想必每一位理性的观众都自有判断。透过这样一期近乎闹剧的节目,我们看到的,恐怕更多是节目组炒话题、博收视的心态。一边是有些木讷固执、郁郁不得志的“民间科学家”,一边是有些强势逼人、乐于调侃揶揄的主持人与嘉宾,二者没碰撞出什么科学精神、真知灼见,却贡献了一次不在同一频道的对话。这样的戏剧冲突,迎合了一些人猎奇、审丑的心态,对科学普及并无助益。

  当然,这仅是一桩个案,但其背后倒是有个真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民科”?“郭英森们”往往未接受过系统的科学训练,但仍对科学研究怀有浓厚兴趣。一些人出口必惊人、理论必新奇,甚至成了知名“网红”。对待这一群体,需要科学的态度。倘若苦心孤诣且确有“干货”,理应受到尊重;倘若真心热爱但剑走偏锋,即便近乎偏执,也应充分理解并加以引导;倘若打着科学的幌子博名博利,则必须给予嘘声和喊打。对于科学,来不得半点浮躁,想要不下苦功便有大成,也就同小说中偏方治百病,吃颗“神药”就能武功盖世没什么两样了。

  举凡闻名的科学家,无不是付出汗水和智慧方才推动科学发展。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脑洞大开、名词堆砌,而首先要树立崇尚科学的态度,经历专业的科学训练,储备扎实的科学知识,积累丰富的科研经验。科学研究也不是夸夸其谈,而要怀有脚踏实地的精神,真刀真枪的实干,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坐得住板凳的静气。说白了,就是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在科学研究中登堂入室。别忘了,纵使被戏称为“民科”的爱因斯坦、华罗庚,也曾接受系统专业的科学教育,涵养了高深的学养,通过勤勉的努力、苦心的钻研,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取得成功。王东阳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