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河南省军区谈改革:征兵管钱工程建设等挑战严峻
2016-02-15 09:28:00
 

  D 律令之问

  面对新旧体制转换的环境新考验——

  你的法纪之弦绷紧了吗

  7、开局运行磨合期,不是法纪执行空挡期

  “有块‘伤疤’在我老营长心里痛了几十年,你得引以为戒啊。”前不久,某人武部部长回家时,当过兵的老父亲反复唠叨30年的一件往事:

  1985年部队大裁军期间,上级对纪律要求特别严,军师团三级架起几十条“高压线”。这位老营长军事素质过硬,是团里重点培养对象,关键时候却犯了迷糊,一天晚上,将营里十几把战备锹抱回家。点验移交时,被上级发现,他不仅受了处分,当年还被安排转业。

  别人的“伤疤”是我们的镜鉴。教育中,这位部长把这一教训讲给官兵听,大家心头深受触动和震撼。

  改革大考不仅是编制体制“大棋盘”的重新布局,也是对党员干部纪律观念的严峻考验。省军区副政委、纪委书记冷志义一语中的:“越是改革特殊关口,越需要把规矩挺在前面;越在大事面前,思想上的‘哨兵’越是一刻也不能打盹。”

  这次集中教育前,省军区专门围绕改革期间官兵遵规守纪问题调研,各级共召开14场座谈会,发放800余份调查问卷,查摆出侥幸、麻痹、松懈3种倾向性心理。

  前不久,有个人武部主官值班时,临时到地方协调工作不在位,被省军区抽查时发现。机关中有的同志感到,他不在位时间不长,也事出有因;还有的感到,这位同志平常表现不错,批评教育一下就行了。

  但省军区领导的一席话为大家纠了偏:“我们转隶后,能否开好局、上好路,纪律规矩是保证、是底线,如果提起来千斤重、放下来四两轻,执行纪律就会成为空话。”

  随后,他们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其纪律处分。

  规矩硬如铁,谁碰谁流血。这件事在全区官兵中引起强烈震动,很多官兵也清醒认识到:如果改革大考中头脑里纪律这根弦松了,是多么幼稚和危险。

  8、“高压线”也是“保护线”

  为何在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面前屡战屡胜,却在杏花春雨的和平环境里人仰马翻?几年前,省军区有位在作战部队参过战、抗过洪、立过功的人武部领导,却因征兵工作违规违纪,锒铛入狱。

  这次教育中,不少师团级单位再次观看反映他由功臣到罪犯思想蜕变的警示教育片。

  “以前上级首长反复嘱咐,什么时候都要在脑子里架起纪律‘高压线’,我却当成耳旁风,现在真是追悔莫及啊!”看到他声泪俱下地忏悔,大家如重锤敲心,催人深思。

  官兵们在讨论分析中感到,省军区系统军地兼容、双重保障,处于“八面来风”的社会环境中,特别在兵员征集、经费管理、工程建设、人员管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在这次改革“迎考”路上,坚决不能闯“红灯”。

  扎紧制度“笼子”,编牢纪律“篱笆”。他们紧盯那些“一碰就响”的问题,围绕“钱、车、房、人”等热点敏感问题,进一步完善《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关于加强经费管理的措施》等制度规定,使事事有禁区、处处有岗哨。

  为给改革考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省军区7名常委带机关工作组,利用10天时间对所属师团级单位蹲点帮抓,查找解决各类问题隐患130多项。

  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法令是条高压线,也是一道保护线,看似冷酷,实则温情,因为这条线既关乎党和军队改革事业健康发展,也牵系我们‘迎考’路上的荣辱成败。”

  猴年春节是改革后的第一个新春佳节。对领导干部来说,过年就是过关。省军区专门发出通知,提出廉洁过节“十条禁令”,派出5个明察暗访组,确保党员领导干部经受住“年关大考”。

  ■本报特约记者 魏联军 王根成 通讯员 袁青飞


编辑:小微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解放军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